川工时评 | 点亮守护国家的每一束微光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专题评论文章选登
编者按:
2025年4月15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自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这一天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来,它已成为强化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重要节点。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民族复兴的稳固根基。它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回首过去十年,从政治安全到经济安全,从网络安全到生态安全,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我们的国家安全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引领下,我国有效应对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保驾护航。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在此背景下,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愈发艰巨复杂。大到国家领土主权的捍卫,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保护,从尖端科研领域的技术安全,到普通民众的食品安全,国家安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一处角落。
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入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让守护国家安全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图据网络
安全,是最重要的“1 ”
绵阳 李强
曾有人用由1和0可以组成10、100等N种不同大小的值,来比喻人的一生:健康、事业、金钱、家庭、孩子等等。
有人把“健康”视为“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还有人说,自由是“1”,其他的是“0”,没有“1”,一切都是“0”。
但只要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安全才是最重要的“1”,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一切都无从谈起。
对国家来说,安全是最大的底气,因为安全的背后,连着实力与强大。对个体来说,安全是心安,是幸福,因为安全的背后,连着和谐与安宁。安全安稳安定安心,安全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发展、最大的效益、最大的民生,安全如空气,时刻不能离。
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宣传教育主题是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十年来,国家安全机关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持续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将国家安全“大命题”转化为每个公民“小行动”,推动“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路走来,广大人民群众在“走深走实”中安全这根弦绷得更紧,认识更清晰,守护国家安全更自觉、更果断。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更多公民行动起来,争当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从坚实筑牢海上人民防线的沿海渔民群体代表,到严格履行反间谍安全防范主体责任,再到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间谍行为的单位,守护国家安全成为“站得出来、顶得起来、豁得出去”的自觉行动,全社会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身边案例就是“最好教材”。有的涉案人员涉世未深,被发展培养成“定向应聘的海归留学生”,有的谋取私利背党叛国,沦为“迷失的骄子”;有的陷入“危险的邂逅”陷阱,被策反拉拢误入歧途;有的因国家安全意识淡薄,成为“糊涂的研究员”。这些案例足以警示,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安全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守护国家安全,我们永远在路上。
“国泰”方能“民安”,国家安全不是遥远的“谍战片”,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近在咫尺,维护国家安全,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旁观者,而是人人有责,更需人人尽责。照片不任意拍、车队不随意插、工作不盲目干、电脑内外网不混用、行李箱不胡乱装、东西不随便买卖……直至发现可疑线索不隐瞒,生活中恪守这一个个“不”,就是尽心尽责尽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国家安全,你我同行。有“1”的认识,更要有“1”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力量,一起保卫国家的安全。
加固数字时代的安全滤网
宜宾 郑孟婕
日前,在美国召开的黑客大会上,被誉为“扫地机器人第一股”的科沃斯旗下产品被指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以通过蓝牙入侵并远程控制设备,获取用户隐私等。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再次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一个看似遥远却又近在咫尺的话题---国家安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设备已经无处不在。清晨,当我们用面部解锁手机时,虹膜信息或许正在被上传至数据云端;中午,刷着短视频,推荐算法已悄然为我们编织了一个认知的茧房;傍晚,使用地图导航回家时,实时路况却可能无意中暴露了重要区域的位置。AI如今正融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延伸触角至工作、娱乐、休闲的方方面面,然而,这种便利的背后,我们的购物偏好、虹膜信息、位置轨迹等敏感数据,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被上传至数据云端,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便利与实惠的同时,却潜藏着个人信息安全泄露的风险。
个人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个数字足迹都可能成为国家安全的新战场。木马病毒、人脸识别系统的滥用、人工智能题库的数据采集等行为,都可能对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构成威胁,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因此,我们不能将个人信息安全视为小事,更不能因为享受科技便利而忽视其潜在的风险。
那么,如何在享受AI红利的同时,保障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呢?这就需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不是高墙上的警示标语,而应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思维习惯。我们应该学会在使用智能设备时,留意数据加密协议,关闭不必要的定位功能,仔细阅读APP权限条款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实则是在加固我们数字时代的保险箱。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政府应加强对于智能设备的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数据安全法规和标准;企业则应遵守法律法规,加强技术研发和数据安全管理,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总之,我们既不必因噎废食地拒绝智能生活,也不能毫无戒备地拥抱科技便利,今天的我们应该在享受AI红利的同时,用知识和技术编织起一道安全滤网。
打好外包服务安全“补丁”
乐山 韩琴
3月28日,国家安全部发布案例:某重要涉密单位长期将办公楼物业管理外包给某物业服务公司运营,并未对该公司开展必要的保密监管。导致该公司保洁人员段某为满足个人私欲主动联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后经指使借从事保洁服务之机,通过盗取、偷拍等方式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1项机密级、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及其他6项情报,造成重大失泄密,危害国家安全。此新闻一出引发广泛关注。
此案件中,涉密单位在物业外包服务监管中存在重大漏洞,对外包服务人员管理和安全防范上重视严重不足,未将某些非核心岗位纳入严格的安全监控体系,工作区域也未列入重点监控范围,从而为犯罪分子利用工作便利实施窃密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化发展的时代, 高科技手段升级加速,而那些最原始的窃密手段,却是最有效的方法。由此看出国家安全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不仅关乎军事、科技等核心领域,也涉及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细节,看似不起眼的环节,保安、保洁、维修等“边缘岗位”也可能会成为安全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无论是核心岗位还是辅助岗位,正式员工还是外包人员,都必须承担保密责任,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国家秘密不被窃取,国家安全坚如磐石。
涉密机关单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享受辅助后勤便利外包服务,并非就此“一包了之”放松监管。国家安全没有“局外人”,任何直接或间接能接触敏感信息的人员,都必须纳入监管视野,全方位打好安全“补丁”。通过国家机关加大技术防范措施,增加对技术防范的投入;建立完善制度,对涉密文件的影印、存放、销毁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不容松懈;定期对核心及辅助岗位人员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严防“有心人”怀不轨之心;加强全员国家安全教育,扩大覆盖面,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心存敬畏,深知任何泄露国家机密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对异常行为进行实时预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堵死安全风险漏洞,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风险隐患。
国家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唯有上下发力、全民参与、共同努力,严防死守,才能筑牢国家安全的防线,确保国家利益不受侵害,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警惕“友好桥梁”沦为“间谍通道”
攀枝花 杨成
4月3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通报一起典型案例,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拘捕三名涉嫌在我境内从事间谍活动的菲律宾籍人员,此案引发广泛关注。
三名菲律宾籍在华人员受境外情报机构指使,长期伪装成普通在华外籍人士,搜集我国军事部署信息。国家安全教育日临近,此案揭示了新的风险点: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境外势力正以“友好交往”为名,将外籍人员转化为“间谍温床”,借民间交流之壳行窃密渗透之实。
“友好桥梁”为何沦为“间谍通道”?一者,大卫等菲籍人员因长期在华生活,熟悉环境,却对母国忠诚而被间谍组织招募。这警示,需在开放包容中强化风险识别,对敏感岗位外籍人员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二者,从表面看,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等是国际交流正常现象,但部分境外势力却将其视为渗透工具。此案件中,间谍赫雷拉通过远程指挥,利用大卫等人“普通外籍人士”的身份掩护,掩盖其刺探军事机密的真实目的;三者,案中菲籍间谍通过抵近拍摄、网络传输完成窃密,说明传统安防手段难以应对高技术窃密。由此可看出,境外势力正通过“合法身份+隐蔽手段+高技术运用”的组合拳,将外籍人员推向窃密活动前沿阵地。
外籍人员一旦被策反,其危害具有多重性:其一,身份隐蔽性强,易绕过常规监管;其二,活动范围广,可深入各领域搜集情报;其三,国际背景复杂,易形成跨境联动,其威胁远超传统间谍模式。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人员若与境内不法分子勾结,更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破坏。
国家安全教育不仅要面向本国公民,还需覆盖在华外籍群体。强化多语言普法宣传不容小觑,需针对不同语种群体制作普法宣传材料,通过使馆、高校等多渠道精准投放,揭露间谍活动的法律后果。
建立外籍人员信用档案非常重要,需组建外籍人员动态管理平台,整合出入境记录、社会活动等数据,对频繁接触敏感领域、行踪异常者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其信用档案,可结合大数据分析,对高风险个体实施重点监控,从源头遏制间谍渗透。
将“防间谍”意识融入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高校、科研机构等在开展国际合作时,需增设保密培训模块,明确涉密信息边界。可建立外籍人员的安全联系人制度,要求其在参与敏感项目时签署保密协议,并定期接受安全审查。
总之,国家安全没有局外人。唯有将法治之网织得更密、将科技之盾铸得更坚、将文化之桥筑得更牢,方能守住“开放中的安全底线”。毕竟,真正的友好桥梁,从不以牺牲国家安全为代价。
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水安全
宜宾 曹力平
2025年“中国水周”,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为主题,掀起了全社会关注水安全的热潮。水,作为万物之母、生命之本,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重视水安全,防范水安全领域的风险刻不容缓。
水安全,牵系着国家的命脉。水资源的稳定供应,是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一旦水资源供应出现危机,极有可能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威胁。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灌溉,都离不开水的支撑,火力发电行业需要大量的水用于冷却机组,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充足的灌溉用水,更是粮食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水更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核心要素。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水安全遭到破坏,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当下,我国水安全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近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缺水问题。与此同时,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现象十分严重。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违规排放工业废水,导致河流、湖泊水质恶化;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地质灾害。更为严峻的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背景复杂的组织,对我国治水成果虎视眈眈,通过情报窃密、技术攫取和资源窃取等活动,威胁我国水安全。
笔者认为,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水安全保障工作十分必要,需要多方协同发力。
首先,要将水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制定系统的水安全教育方案。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实地参观等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水安全意识和节水习惯。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形式。制作生动有趣的宣传视频、漫画、小游戏等,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此外,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水利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水安全保障的投入;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污水处理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社会组织要积极开展水安全宣传和公益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公众要增强节水护水意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如节约用水、不向河流乱扔垃圾等。
水安全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全社会要共同发力,共筑水安全防线,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国家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雅安 张果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重庆万州区在北山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家安全教育主题队日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情景剧《保密无小事》、实地寻访武警部队、朗诵“国安”诗歌和主题绘画比赛等形式,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了国家安全知识。
我们要为这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点赞!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情景剧、国防实地参观等互动方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远比照本宣科更为有效。重庆万州区这场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将抽象的国家安全知识、安全概念具象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让“国家安全”的种子早早播撒在孩子们心田。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地方未成年人的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照本宣科”“走过场”现象,未成年人涉密案件仍时有发生。例如,国家安全机关此前披露,中学生小柳,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哄骗,拍摄有关重要军事设施地点的照片;高中生小吴网络“兼职”,并发展8名同学从事“兼职”活动,按照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指定收集信息……这些案件暴露出,国家安全教育设计与未成年人认知有脱节,简单枯燥的理论灌输无法让国家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笔者认为,要让国家安全教育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还需多方共同发力。一是推动教育常态化。教育部门可探索将国家安全纳入常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明确教学内容、“刚性”课时、评价方式、学分制度,确保国家安全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创新教育方法。根据未成年人不同成长阶段特点,引入AI、VR、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开发互动游戏、情景剧、模拟演练等趣味性主题活动,让国家安全教育更具“沉浸感”“可视化”,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实效。三是构建协同机制。整合政府部门、学校、媒体、社区、家庭等多方力量,将学校资源和社会实践深入融合,将教育场景从课堂延伸至社会,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国家安全教育的大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庆万州区的国家安全教育主题队日活动为各地提供了生动范本。我们相信,只要能以未成年人视角设计教育、创新形式、整合力量、长效推动,必将让国家安全意识真正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点亮心中之光,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自贡 杨梦婧
在春风和煦的4月,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一天,不仅是对国家安全工作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一次深刻唤醒。国家安全,重于泰山,它不仅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例如,近年来,一些境外间谍机构通过伪装成普通民众、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渗透等手段,试图窃取我国的敏感信息和关键技术,这些行为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外部势力的渗透与威胁,以及内部安全风险的滋生,都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国家安全教育通过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公民的安全素养,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教育不仅关乎个人安全,更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国家安全教育的内涵丰富而广泛,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等多个领域,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一环,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事件频发,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例如,某大型国有企业曾遭遇黑客攻击,导致大量敏感数据泄露,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巨大损失。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国家安全教育中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参与或接触到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例如,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信息;不要参与非法组织或活动;在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要勇于举报。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学习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政府应加大国家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企业则应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确保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危害国家安全。同时,政府和企业还应加强合作,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与配合,共同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
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一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铭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共筑安全防线,让国家安全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系好履职“安全扣”
资阳 廖红梅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石,关乎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今年来,国家安全机关接连破获多起间谍案件,从某市规划局干部被境外情报机构以“学术交流”名义策反,到韩某某主动投靠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重大间谍案件,这些案件再次敲响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警钟,也凸显了国家安全教育在干部职工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系好履职“安全扣”,要在思想上常备不懈。干部职工身处重要岗位,肩负着国家赋予的职责与使命,是国家安全的关键守护者,要积极参与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学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身的国家安全意识,将国家安全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不被金钱和利益诱惑,坚守职业道德和纪律底线,筑牢思想防线。
系好履职“安全扣”,要在行动中恪守规矩。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涉密信息的存储、使用和传递,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保密教育和培训,定期开展保密检查,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对于涉密人员,更要加强管理,严格审批出国(境)申请,做好行前保密教育和回国后的回访工作,防止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
系好履职“安全扣”,要在防范上与时俱进。间谍活动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察觉。干部职工要学会观察和分析,对那些行为异常、频繁打听敏感信息的人员要保持警惕。同时,要了解间谍活动的常见手段和方式,以便及时发现并举报可疑情况。例如,当遇到陌生人无端询问军事设施、重要科研项目等敏感信息时,要果断拒绝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国家安全无小事,干部职工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将国家安全牢记于心、落实于行。只有每个人都系好履职“安全扣”,才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共同筑牢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守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