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会>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四川省举行2025年防灾减灾救灾演练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5-05-13 00:05:47 浏览次数: 【字体:

51网讯(记者 骆寓言)为检验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机构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先期处置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5月12日,四川省2025年“5·12”防灾减灾救灾演练在雅安市石棉县、乐山市沐川县等全省23个县(市)同步进行。

IMG_8699

其中省级演练模拟了雅安石棉县因灾害造成人员被困,受灾人员亟须紧急转移安置,有部分房屋损毁,山体崩塌、滑坡,基础设施损毁,部分地区道路、电力、通信中断等灾情背景。

IMG_8714

据悉,此次演练按照“分层指导、分级实施、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原则,通过“指挥部运行+实兵拉动+现场实操”等方式开展,设置灾情侦测快报、启动应急响应、受灾群众安置、建筑埋压人员搜救、危险化学品企业泄漏事故处置等18个科目。

IMG_8754

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指挥部结合灾情实际,迅速调集救援力量,消防救援队伍1499人,森林消防队伍300人,国家专业应急救援力量9支266人,社会救援力量4支49人,雅安市调度队伍12支483人,石棉县调度队伍4支146人。为确保增援力量有序梯次进入灾区,维护灾区秩序,雅安至石棉沿线还设置了缓冲区集结点。据统计,全省参与演练的各类救援力量、干部群众等总人数达14900余人。

IMG_8769

从演练科目看,针对基层先期处置、指挥部运行、实兵拉动、“三断”极端场景应对、次生灾害抢险救援等关键环节,设置灾情侦测快报、启动应急响应、属地政府应急动员、属地先期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紧急医疗救援、省级应急力量增援等科目。科目的设置,对受灾地区的乡镇村组在灾害初期群众疏散、自救互救、灾情检查、伤员临时救治、“三断”情况下兜底通讯保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实战验证,同时检验了学校、大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在受灾情况下人员疏散转移的响应处置能力。

IMG_8788

值得一提的是,演练过程中,航空救援手段、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医疗救援设备、融合通信系统等“悉数亮相”。演练调派2架直升机、1架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等各型航空器,聚焦实战需求,实战化构设演练场景,严密组织“孤岛”索降、直升机转运受伤群众等航空救援演练,探索高山峡谷应急救援新手段,全面提升航空救援力量在复杂极端环境下的应急处置与协同作战能力;应用的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赋能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通过系统集成,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侦查、三维建模等多类技术,形成灾前灾后对比解译分析,辅助现场指挥决策;充分整合370M超短波、北斗短报文、天通卫星电话以及4/5G多网合一的多模融合通信前端和后端通信系统,保障了极端情况下灾情报送和指挥调度;组建的集“应急通信和无人机”于一体的应急通信重型队,拓展了“三断”条件下空中投送急救药品、重要物资的方法手段;帐篷医院救援队,配备了医疗队员、帐篷、普通床位、重症床位、隔离病床、手术间及各类医疗设备等完整的医疗救援模块,具备强大的现场救治能力。此外,水利、自然资源、交通、能源、电力等专业力量的专业处置能力也在演练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IMG_8824

“本次演练立足‘三断’极端场景,开展长达10小时的全流程、全要素实战演练,从严从难设置演练科目,真实检验了各级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响应处置能力;会同相关部门首次建立联合管控机制,按照‘远端分流、近端管控’原则,沿途设置集结区、缓冲区、核心救援区,根据任务性质发放分级分区通行证,有效维护交通秩序,提高抢险救援效率;瞄准基层乡镇应急能力,实地指导重点乡镇补充轻量化、便携式救援物资、装备,通过自救互救、先期处置等科目检验实际效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高飞说。接下来,四川省将进一步提升各级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能力,通过“以练促改、以改提效”持续完善“省级主导、市县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 

编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