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夜校运行管理 “新工夜校”让职工共享八小时之外多彩生活
在成都市新都区,“新工夜校”现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职业技能。产业工人、基层职工在这里学习新技能、新技术,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释放工作压力。半小时前还在头脑风暴的职工,沉浸于棕编经纬交织的非遗魅力;刚结束白班的服装销售,则在新媒体运营课上学习潮流带货技巧……“新工夜校”正让八小时之外的生活焕发精彩。
多元联动整合资源 凝聚合力强化服务
暮色降临,新都区桂湖商业街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互联网营销师之家”带头人温茜正结合热门短视频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剪辑技巧与新媒体运营知识。即便是零基础的学员,也能在她的指导下快速入门。“这下能把拍的视频好好美化了!”学员何女士兴奋地说道。这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工夜校”项目的生动缩影。去年6月,在成都市总工会统筹规划下,新都区总工会与成都市劳动领域社会组织联合会悉心指导,新都区领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新打造“新工夜校”项目,入选第三届成都市总工会联系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工”益创投优秀项目。
在项目落地生根的过程中,通过发挥“政社校企”四方联动作用,“新工夜校”不仅课程内容丰富多元,涵盖职业技能提升、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等多个领域,教学品质也得到了坚实保障。成都市总工会统筹协调,新都区总工会和成都市劳动领域社会组织联合会给予项目指导,新都区领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与成都开放大学新都学院、新月华职业培训学校,将学历教育资源融入课程体系,提升学习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携手新都区文化馆,开设文化体验、艺术鉴赏等特色课程,提升学员文化素养;同时广邀企业专家分享行业前沿动态,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传授传统技艺,凝聚各方力量组建起一支跨领域、高水平的讲师团队,让课程既专业又实用,实现职业技能与文化艺术素养的双提升。
需求导向精准施教 点亮职工夜间课堂
“一二三四,放松肌肉,打开心扉……”瑜伽室内,职工陈萍随老师的指令在音乐中卸下疲惫。“上班费脑,下班练身体,追求健康。”今年3月报名“女神雕刻坊”瑜伽课的她表示,“公益免费、释放压力,没理由不选。每周充完电,又能续航一周。”夜校已成为她生活的“调味品”。
陈萍的故事并非个例。夜幕下的“新工夜校”已成为众多职工充电学习、交流分享的“精神家园”,许多课程名额甚至“秒光”,这源于项目精准对接职工需求。立项之初,团队深入商圈一线调研,针对发现的“线上运营能力弱”“职业发展瓶颈多”“心理压力疏导难”三大痛点,构建了“新工数智”“新工职慧”“新工减压”三大课程体系。迄今已开展棕编、瑜伽、手机摄影、新媒体运营等课程超60节,服务职工1378人次,全方位满足技能提升、兴趣培养、社交拓展与身心健康需求,并辅以实战营销大赛,确保学以致用。
数字平台创新助力 高效赋能职工成长
“方便!轻轻一点就能预约课程!”职工王景红展示着在“职工普惠”APP抢到的拓印课。这正是“新工夜校”融入成都市总工会数智化建设,精准服务职工的生动体现。
项目在“职工普惠”平台区县频道开辟专属服务区,构建“线上+线下”全场景网络。依托“智慧工会”平台,实现课程一键报名、学习记录云存储、课后反馈线上收集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极大提升服务效率与便捷性。同时,通过活跃的线上社群持续跟进学习效果与需求,形成服务闭环。
紧扣时代发展与职工技能升级需求,夜校重点开设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等数字化课程,赋能职工掌握“新技能”。系统学习后,已有约50名职工成功考取互联网营销师证书。课程不仅惠及个人,也赋能本地商业生态。例如为新都本土服装品牌“京钰堂”“锦尚春天”提供的专业线下获客培训,有效提升了客流量转化率,带动营业额增长超20%。
步入“新工夜校”的职工们,或为在棕编经纬间放松神经,或为职业发展解锁数字技能。当灯光亮起,这里便成为职工解压的“避风港”、技能升级的“充电桩”。灯火通明的教室,不仅照亮了新都职工八小时外的精彩人生,更点亮了现代化产业工人的技能图谱,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活力。(记者 雷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