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会>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绵阳市工会促就业工作展现新作为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3-11-29 16:57:02 浏览次数: 【字体:

51网讯(绵工 记者 吴健)11月22日,全国工会就业服务工作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召开,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宇栋出席并讲话。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工会参加,绵阳、苏州两个地级市总工会应邀参加研讨交流。绵阳市工会促就业工作的做法受到了全国、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明确方向,用活“三种合作模式”,拓宽就业服务新渠道。一是多维度密切城际对接。通过省际间和市内区县间劳务协作机制等,稳住在市内主要园区和企业,异地务工农民工岗位。2022年,全市已返岗农民工27.2万人,返岗率106.2%,其中省外返岗15.3万人、省内市外返岗5.1万人、市内县外返岗3万人、县内返岗3.8万人,城乡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二是多渠道强化绵碚合作。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绵碚就业服务项目清单》,与绵碚开展用工信息交换。积极参与“川渝送岗·双圈有我”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组织绵阳市优秀企业,参加川渝就业服务季暨三峡广场现场招聘会和重庆智能工程学院开展校园招聘,并在招聘会现场发布绵阳市110家招聘单位就业岗位7000余个,为绵阳科技城招贤引才。三是多形式试点共享用工。率先搭建区域性工会共享用工交流平台,推动市内跨区域、跨行业共享用工合作,探索企业降低人力成本、缺工企业增强生产能力、职工获取劳动报酬“三赢”局面的用工新模式。

把握重点,打造“四类招聘平台”,构筑就业服务新格局。一是分时段集中招聘。搭建“市-县-乡(镇)”三维一体的招聘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春送岗位—网络就业招聘活动”,支持农民工“手机上、家门口”选岗,做到岗位推送“零距离”。2022年以来,共举办“送温暖-稳岗留工”“新就业群体”和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暖心行动”等大型招聘会50余场,组织230家招聘企业,提供1.44万个用工岗位,达成用工意向1780人。二是分渠道网络招聘。承办“四川省工会春送岗位再启航”现场招聘活动。与成都市、宜宾市等六个市州密切协同,组织京东方等重点企业参与,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企业工会主席上线“直播带岗”,得到了省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省工会就业服务平台、“川工之家”等网络平台持续推送招聘信息,发布招聘和岗位数,居全省第一。三是分群体专项招聘。服务惠科等重点科技型企业需求,开展“点对点”专场招聘会。组织主城区20个效益好、用工数多的企业送岗位到县区。开展“阳光就业暖心行动”网络招聘,为110余名建档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四是分层级实名招聘。加强职工服务中心就业平台建设,加强部门联动,构建“市、县、乡、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四级服务网络,设立市县乡三级机构(含挂靠)126个,专兼职工作人员298名,常年提供用工信息和求职服务,建好就业实名制台账。

细化措施,落实“五有暖心关爱”,开启就业服务新途径。一是平安返乡有慰问。结合农民工保障七大行动、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行动、元旦春节送温暖,以“温暖回家路·工会伴你行”为主题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系列活动。各级工会通过走访慰问、返乡车票补贴等方式关爱返乡农民工,发放慰问金30余万元,为1086名返乡农民工补贴车票6.12万元。二是异地务工有关爱。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农民工工作站、商协会等开展关爱服务,组织人员赴北京、重庆、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开展了7个批次的探望慰问活动。对即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通过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指导农民工做好返岗前健康报备,确保“到了就能上岗”。三是节后返岗有服务。通过“面对面、覆盖式”意愿摸排、“点对点、一站式”交通输送、“网对网、直播式”送岗三大硬核实招,紧盯“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三个主攻方向,建立“线上+线下”的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保障体系。全市开行“春风行动”专车485趟、运输1.4万人,组织130名农民工免费搭乘专机直飞深圳和宁波。四是日常就业有岗位。采取“集中招聘会+专题招聘会+日常职业介绍+线上线下就业”的招聘模式,发挥职工服务中心作用,做好日常职业介绍服务,确保周周有招聘,时时有服务。五是权益维护有保障。结合“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持续开展根治欠薪行动,组织88名工会骨干和律师志愿者,组成16支小分队,深入农民工工作、生活场所、150余家企业,开展法律服务行动进村社、企业、车间活动。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别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建立工会干部和律师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法治体检”,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编辑:CQT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