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织密职工抵御风险保障网——内江市职工互助参保和赔付额双双破千万
51网讯(杨诚波 记者 邓霞)“感谢工会,感谢四川省职工互助保障计划为我们企业职工筑起抵御风险的坚实屏障。”5月21日上午,在内江市总工会,人民银行内江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郭瑛一行将一面绣有“工会服务暖人心 互助保障惠职工”的锦旗交到内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封武手中。
原来,该企业职工陈大姐去年10月查出罹患子宫内膜癌,在医保报销后,又通过职工互助保障再次得到8万余元的赔付,为其进一步治疗打下坚实基础,也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据了解,仅2023年,全省有1766名像陈大姐这样的职工通过职工互助保障计划获得了共2666.6万元的赔付保障,在切实缓解职工因病因意外造成经济困难的同时,也真正起到了“赔付一个人,温暖一家人,影响一片人”的良好社会效果。其中,内江市职工互助保障参保额和赔付额双双突破千万,职工互助保障规模全省排名位列前三。
让更多非公企业职工参加保障计划
5月20日,内江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卢志彬邀请了内江市某老煤矿企业工会负责人来到市总工会,就职工互助保障的政策和意义进行再次宣讲,并强烈希望他们承担起企业主体责任,参加互助保障计划,以此在医保之后,为职工构筑起第二道“医疗保障”。
据了解,该煤矿企业属于老煤矿山,长年开采导致近年煤炭质量和产量不断走低,加上人员老化、市场大环境因素,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职工收入也不高。“但是正因如此,才更需要这份保障。”面对企业工会负责人道出的难处,卢志彬态度坚定地如是说道。
最终,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难,双方确立了参保经费“企业出一部分、职工出一部分、上级工会帮补一部分”的原则。
职工的广泛参与是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基础。目前,内江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互助保障参保已实现全覆盖。“比对基层建会数据和互助保障参保数据后,我们发现未参保单位主要集中在非公企业,这也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内江市总工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
上述煤矿企业在市总工会的帮助下同意参加互助保障计划,是今年以来,内江市总工会着力攻坚非公企业取得的又一成果。
为充分激发基层工会及广大职工参保积极性,内江市总工会先后深入市级医疗机构、部分大型企业等开展面对面的政策宣介工作;通过报道受益职工典型案例,宣传职工互助保障的参保好处和享受大实惠,“线上+线下”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职工互助保障的知晓面、覆盖面和美誉度。
针对非公企业参保难点,内江市总工会采取打电话、个别面谈、集中开会的形式,摸清情况分类施策,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在内江市总工会的努力下,全市非公企业参保金额人数稳步提升,全年计划新增参保职工不少于3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四川省职工保障互助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上线之后,互助金是通过系统直接划转至被保障人银行卡,职工个人可以通过川工之家APP和互助会微信公众号申领互助金,并且能够随时掌握自己的参保和赔付情况,进一步方便了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有效提高了赔付的安全性和便捷度。“通过互助保障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数智化转型升级,加上工会的积极宣传,广大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大大提升,参保人数增长进入了快车道。”省职工保障互助会风控及会员服务科科长李源中说道。
“三个一点”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市级工会补助一点、县级工会补助一点、基层工会及职工承担一点”,在内江,这个被称为“三个一点”的参保模式,为全市16387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抵御意外伤害风险的保障。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多分布在快递、家政服务、保安、外卖配送等行业,普遍存在就业灵活分散、流动性高、经济条件及工作环境较差等情况,承受着工作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而工作性质又具有较高的意外伤害风险,一旦发生不幸,将对其家庭造成巨大伤害。针对这一情况,在省总工会的指导下,内江市、县两级总工会根据四川省职工保障互助会出台的《关于印发四川省职工保障互助会五个保障计划的通知》,积极创新服务形式,为这部分职工量身定制了购买方案,通过“三个一点”模式,将他们纳入保障。
如果说四川省职工保障互助会的五个保障计划为广大职工构筑起第二道“医疗保障防线”。那么,对重点职工群体开展的困难帮扶,是为职工健康加上了第三道医疗防护。
通过对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职工进行重点跟进关注,去年以来,内江工会为60名患癌症职工发放慰问金12万元,及时安排专人跟进了解职工的生活情况。对生活存在困难的职工,按政策纳入建档困难职工帮扶和关“癌”行动、女职工关爱行动等慰问帮扶范围,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发放慰问金15万元,用“互助品牌”的温度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在内江,四川省职工保障互助会的五个保障计划深受广大职工好评,已然成为具有‘工’字特色的职工互助保障品牌。”内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封武表示。
省职工保障互助会秘书长彭勇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质效,持续扩大职工互助保障的知晓面和覆盖面的同时,将新就业群体、非公企业职工作为重点宣传对象,让更多职工享受实惠,把职工互助保障打造成让党政放心、职工满意、社会认可的工会“互助品牌”,为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贡献工会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