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车间摆擂台 这场人工智能挑战赛超燃
51网讯(记者 张杨)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在给各领域注入发展驱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人工智能产业也是成都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8月26日,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和成都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来到位于彭州市的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在一线车间里摆擂台,开启《天府工匠》第三季聚焦人工智能产业主题的外场录制。
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40%,已集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超875家,8家单位入围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三;4家企业上榜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上午10点,一场Alpha EBOT机器人表演拉开了为期一天的录制序幕。现场来自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都天佑唐院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和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人工智能企业带来了他们精心准备的题目和岗位,经过初选入围的挑战者将进行现场挑战,争取自己心仪的岗位。
“本次挑战包括了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以及康复医疗,今天的挑战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非常精彩!”《天府工匠》导演余海天介绍道。
其中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所出的题目叫《数字分身》,要求两位选手在三小时内各为主持人制作一个AI数字人。完成后,两个数字人需经过问答测试和才艺展示,由观众代表投票决定胜负。此题目重在考验挑战者的AI实践能力。
“咱们这个项目主要是做一个AI数字分身创建,让实习生在规定时间内,对主持人进行数字人扫描、建模,再对‘主持人’进行问答测试,最后打分。”成都明途科技智能终端总监、挑战出题人龙胜海介绍说。
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题目《赛博“人机”》由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工学博士程洪出题。他带领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四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脑机接口外骨骼挑战,并且现场让下肢截瘫患者“走”起来。项目优胜者将直接进入布法罗机器人公司研发核心部门。
《天工开“目”》是由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一项挑战,公司董事肖依林担任出题人,她告诉记者,“此题灵感源自3000多年前的古蜀文明焊接技术,再巧妙融合现代工业AI智能技术,要求挑战者在限定时间内,运用智能焊接、切割机器人成功修复纵目面具的“竖生之目”,非常考验挑战者的快速学习能力及对切割、焊接尺寸的精准把控。”挑战结束后,肖依林为获胜者颁发了企业offer。
成都天佑唐院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带来的题目是《丈量四方》,此项挑战将现场设置一个模拟隧道装置,要求挑战者在模拟下雨及起雾环境下,于规定时间内完成多个圆棱镜的布点工作,并正确操作全站仪完成隧道数据测量。而后主持人将微调其中一个圆棱镜的位置,挑战者需再次测量并准确识别出位置偏移的圆棱镜,此题主要考验挑战者的测绘基本功和实际操作技能。
“这种机会非常难得,我们可以面对面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可以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实力,让企业和我们之间有双向选择。”挑战者表示,很希望能够借助这次参与节目录制的机会,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下去,获得更多的成果。
据悉,《天府工匠》第三季在继续聚焦成渝工匠之外,还计划走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另外两极: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合作主题,聚焦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以及算力、AI等重点产业,展示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产业变革,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风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