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甘国际木材贸易中心挂牌,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笔者走进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看到该园区入口处很是热闹——一辆辆满载木材的货运车不时驶入,有的刚停下准备卸货,有的顺着指引往仓储区开,透着满满的产业活力。
8月21日,川陕甘国际木材贸易中心在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正式挂牌,“俄罗斯-广元”“新西兰-广元”国际木材班列同步开行。这一“平台+通道”的双重布局,为昭化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从降低成本、完善链条、集聚资源、提升能级等多个维度,重塑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助力其在川陕甘区域产业协作中抢占先机。
降本增效:破解企业痛点 激活产业内生动力
国际木材贸易中心与跨国班列的联动,首要优势在于为昭化区及周边家居企业打通了“原材料直达”的便捷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采购模式下“周期长、成本高、损耗大”的痛点。此前,当地企业采购国际木材需经多环节中转,物流周期长达45天以上,还需预留 10%的损耗成本;而班列开行后,木材20天即可抵达广元,且能直接供应产业城内10余家板材加工、家具制造企业。
叠加各地补贴政策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幅显著——鲁丽集团等企业预计物流成本降低15%左右,部分企业甚至可实现综合物流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的下降直接转化为企业竞争力:一方面,生产周期大幅缩短,让产品能更快响应西南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成本优势带动产品价格竞争力提升,帮助企业在区域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以四川亿达胶合板有限公司为例,依托贸易中心“厂房门口接货” 的便利,项目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1亿元,还将创造30多个技术和生产岗位,实现企业发展与地方就业的“双赢”。
补链强链:构建完整产业链 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昭化区依托国际木材贸易中心,正加速构建“进口-加工-销售” 的完整木材家居产业链,破解本地绿色家居产业“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环节分散”的难题。贸易中心定位为“区域木材贸易、家居辅材配套、国际木材集疏运、供应链创新发展”四大中心,不仅能稳定供应国际优质木材,还聚焦小五金、油漆化工等家居辅材,打造 “一站式”配套服务,填补了区域内家居产业辅材供应的空白。
目前,贸易中心已吸引11家木材经销企业、6家物流企业和3家五金建材企业入驻,加上鲁丽绿色数智家居产业园等龙头项目的落地,产业链“龙头引领+配套跟进”的格局逐步形成。
据悉,鲁丽项目总投资64亿元,涵盖木材资源开发、高端板材加工等上下游领域,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72亿元、纳税3亿元,带动2000人以上就业;而贸易中心通过培育木材贸易新项目、构建物流新格局,力争2027年实现150万立方米木材贸易量、30 亿元贸易额,将与下游加工制造企业形成“原材料-加工-销售”的闭环,推动昭化区绿色家居产业从“单一加工 向“全链条发展”转型,助力广元打造500亿绿色家居产业集群。
聚势赋能:链接全球资源 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昭化区借助国际木材贸易中心与跨国班列,进一步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川陕甘区域对外开放与资源集聚的“核心节点”。贸易中心采取“地方国企+全国知名木材市场+木材经销商”模式运营,不仅能吸引俄罗斯、新西兰等全球优质木材资源向昭化集聚,还能辐射川陕甘周边地区,吸引更多木材加工、家居制造企业入驻,形成“资源集聚-企业集聚-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同时,贸易中心还在探索供应链创新:一方面,推动数字化全流程服务,实现木材装卸、仓储、分拨的高效管理;另一方面,计划设立板材期货指定交割库、车板交割场所,鼓励企业开展木材期货套期保值,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升产业链抗波动能力。此外,贸易中心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通道的衔接,构建起 “多点多线”的国际木材运输格局,让昭化区从“区域物流节点” 升级为“国际木材集散枢纽”,为川陕甘地区木材市场原料供应和对外开放合作提供重要支撑,也为广元打造家居产业类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高地奠定基础。
长远布局:锚定三年目标 夯实大宗商品物流根基
现下,昭化区已明确贸易中心“三步走”发展目标,为区域产业持续赋能制定清晰路径:2024年力争引入全国木材贸易龙头企业不少于1家、经销商不少于5家,实现5万立方米贸易量和1亿元贸易额;2026年贸易量突破100万立方米、贸易额超20亿元,龙头企业和经销商数量大幅提升;2027年实现150万立方米贸易量、30亿元贸易额,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0%以上,建成中国西部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木材贸易中心。
这一布局不仅聚焦木材家居产业,更将带动昭化区大宗商品物流产业发展。作为广元打造“中国西部现代化大宗商品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中心的运营将推动木材与煤炭、铝锭、粮食等大宗商品物流协同发展,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提升昭化区在川陕甘区域大宗商品流通中的话语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动能。(杨黎明 赵海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