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企业>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200次失败后的坚守:大师与国企共写茉莉花茶传奇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8 13:03:15 浏览次数: 【字体:

     51网 (记者 雷琰)2025年9月,犍为茉莉花茶再添国际殊荣。由港投集团滨水城乡公司所属四川省清溪茶业有限公司推出的“川源岷叶”系列产品中,“清颂盏”“雪慕华”两款创新产品在第十届亚太茶茗大奖中双双斩获特别金奖;2024年,首批6吨茉莉花茶随中欧班列直抵乌兹别克斯坦,尝试打开了川派茉莉花茶的中亚通道;2023年,公司茉莉红茶产品在世界红茶质量推选活动中荣膺大金奖。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在国企资源赋能与工匠精神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滨水城乡公司控股后,我们从单打独斗变成了抱团闯市场,资源更足、底气更硬了。”清溪茶业总经理说。自2023年纳入滨水城乡公司农业板块以来,清溪茶业实现由亏转盈,并在2023至2025年连续盈利,累计斩获省级以上荣誉25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5项),产品奖项22个,企业类荣誉3项(含农业农村部2024年第一批“名特优新”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这些数据,既是企业实力的证明,也折射出国企参与下产业链条被系统激活的现实成效。

匠心独运:从一次问询开始的革新

       2009年广州茶博会上,一位顾客一句实在话触动了清溪茶业公司技术顾问、犍为茉莉花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德平:“吴老师,红茶暖胃,可没茉莉花茶那股香劲儿,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传统观点认为红茶发酵后难以长久吸附花香,但吴德平却把消费者的需求牢牢记在心中。“

        消费者的需求就是研发方向。”这是吴德平经常说的话。为了实现茉莉花香与红茶滋味的和谐,他带领团队从品种筛选到窨制参数反复攻关。历时四年、200余次试验,失败与改进在他们的实验记录上密密麻麻地排开。2013年,“金犍红韵”茉莉红茶终于成形,既有红茶的醇厚,又保留茉莉的清芬,成为川派花茶创新的代表,并一举获评“四川名茶”。茉莉红茶的创新,突破了茉莉花茶以绿茶为原料、用茉莉鲜花加工而成的传统,创新用红茶加工茉莉花茶,为其他四大茶类加工茉莉花茶提供借鉴,拓宽了茉莉鲜花加工茶叶的范围,引领茉莉花茶产业向细分、高端方向发展,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要提出了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

mmexport5cf82cb71d8c5bf3563658e33e55639f_1759034300510

                                          

       更重要的是,吴德平将技艺上升为规范。2015年起,他牵头起草《茉莉红茶》全国行业标准;2020年6月,《茉莉红茶》GH/T1297-2020全国行业标准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发布并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打破了以“唯绿茶为坯”的传统认知,也为犍为花区在全国花茶版图中增添了话语权。

        作为犍为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吴德平的匠心坚守早有根基。1975年上山下乡到犍为县塘坝公社高家联办茶场开荒种茶,1978年,他考入四川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后接过父辈事业,将祖传加工工艺、花茶配方与搜集的民间技艺相融合,再以大学所学的科学茶学理论为支撑,反复提炼、扬长固优。经多年实践完善与改良,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犍为茉莉花茶传统技艺“择花炒花”工艺,成就了犍为茉莉花茶“熟香韵味”的独特品质,使以犍为茉莉花茶为代表的茉莉炒花茶有别于全国其他产区的花茶,在中国茉莉花茶中独树一帜。

        这一独特工艺与品质,成为2010年犍为茉莉花茶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重要依据。在各级政府与上级职能部门的协同努力下,申报最终成功。这一地理标志的落地,既为犍为茉莉花茶烙上了权威的品质印章,更成为推动当地花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名片与全新动力。

薪火续燃:“传帮带”传承非遗技艺

        2024年挂牌的“乐山市吴德平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动犍为茉莉花茶优秀非遗工坊实施技能双轨培训,师徒间的“手把手”教学是最常见的画面。“看花做茶,看茶用花,差一度火候都不行。”这是吴德平对弟子们常有的叮嘱。他不但口传心授,还把关键工艺编成手册,形成“传帮带+标准手册”的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以第三代传承人吴德平为代表的团队研究、培训、传承和指导下,开展和使用犍为茉莉花茶传统技艺的企业和作坊不低于37家,技能人员不低于700人,直接培养出20余名省级制茶能手,其中多人获评省级技术称号,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得以稳固。

mmexport1759034286577

        此外,吴德平还把培养人才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长期深入犍为、马边、沐川等茶区开展加工技术培训、示范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指导,累计开展培训百余场,培训茶农5000余人次,带动犍为及周边20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约1.8万元。“让更多人懂茶、种好茶,才能让产业真正扎根乡土。”这是他的初心与方法。

协同致远:国企赋能带来的市场与品牌跃迁

        “有好茶不怕没市场,但要把市场做透、把品牌做好。”这是滨水城乡公司控股后,清溪茶业公司的战略转变。增资扩股重组后,公司在体制、人才、市场渠道和资金上获得整合支持,第一时间对产品线和市场策略进行优化重构,积极推进《茉莉炒花茶》全国行业标准的起草与审定,继《茉莉红茶》之后再增新标准,为茉莉花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在市场开拓方面,滨水城乡公司依托港投集团的资源,帮助清溪茶业构建“海陆联动”的立体销售网络。清溪茶业在国内外展会上频繁亮相,2023至2025年间参加推广与展示活动逾30次,产品进入旅游景区展销、对接大客户团购,并打通外贸出口通道,推动“川茶出川、走向世界”。

         品牌层面,“川源岷叶”把地域文化与产品设计结合起来——“绛尝芳”“雪慕华”“清颂盏”品名分别与茶香、茶色、茶器融合,文化符号的嵌入,使产品更容易在市场上形成记忆点,成为景区伴手礼和高端礼赠的优选,多次获得全国茉莉花茶产品与质量包装调查活动五星推荐产品。清溪茶业公司的生产经营也由过去的“单品思维”转向“品牌矩阵+渠道多元”的模式,线上线下齐发力,代工与外贸并行,从而提升营收和抗风险能力。

        在农户端,吴德平在各级政府支持下牵头选育的“金犍茉莉”(全国首个茉莉花审定品种,并获乐山市科技成果特等奖)促进产业链价值提升,花农、茶农收益明显增加。为帮助农户脱贫增收,公司基地自2010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作用,采用“公司+农户+种植基地”的发展模式,与专业大户、中介组织、乡村组织签订合同,三者间紧密联系,带动农户数2400余户,联合开办合作社带动农户数6200余户,这一系列举措切实推动了农业产业升级,让更多农户共享发展红利,真正实现增收致富,使产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一片茶叶,承载着技艺与乡愁;一缕茶香,连接着千家万户与世界市集。从吴德平在研究室里反复试验的执着,到清溪茶业在国企体系中的稳步成长,犍为茉莉花茶的每一次跃升都是工匠精神与制度优势合力的成果。

      “有些看似微小的坚持,最终会成为改变一个产业的力量。”当岷江畔的茶香跨越山海,它讲述的既是茶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产业答卷。


编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