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GDP64697.0亿元 较上年增长5.7% 四川公布2024年经济年报
51网讯(记者 王旭)1月21日,省统计局晒出我省2024年经济成绩单。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69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619.9亿元、22816.9亿元、36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5.6%、6.3%。其中,“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成为概括2024年全省经济运行的关键词。
“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打出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8条”和“16条”措施、更新换新“22条”等政策组合拳,全省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年GDP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
农业经济总体稳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台阶。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6.6%,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服务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6.3%。消费品市场稳步恢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15.0亿元,较上年增长4.2%。限额以上16个商品类别中11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
民生领域稳步改善。2024年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3%,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5.6%;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26降为2.22,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全体居民消费价格(CPI)与上年持平。
“进”的动能不断积蓄
2024年,我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8.5%。2024年,全省拥有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增至5个,比上年新增2个,电子信息、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航空航天器修理等行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4.2%、43.4%,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16.7%。
优势产业发展稳健,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6.9%。互联网行业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7.3%、11.4%,均高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高质量发展含“绿”量不断增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5%、15.8%。清洁能源生产领先地位巩固,清洁能源发电量4083.5亿千瓦时、天然气产量656.6亿立方米,均稳居全国第一。此外,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6.0%,较上年有所提高。重点领域投资及新兴消费占比提高。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8.8%、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投资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0.4个、1.3个百分点。
“好”的因素累积增多
“两新”“两重”政策效能加速释放,相关需求及生产领域恢复明显加快。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下,全省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比上年增长15.5%,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房地产新政带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双双收窄。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和汽车报废更新等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二手车零售额分别增长35.3%、59.3%。
经济循环持续畅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天然气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8%、9.3%。原煤产量、原油加工量均由降转升。全省高速公路通车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总周转量保持平稳增长。
区域发展活力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厚成势,共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五区共兴格局加快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引领作用明显,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势头较好,攀西经济区转型成效显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加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突破60%;39个欠发达县域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省。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提振有效需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巩固和增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