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阿呷:慢火车上的最后一班春运岗
51网讯 (王凌颖 王堃 记者 雷琰 )“大家把电筒打好,注意脚下安全!”天刚蒙蒙亮,虽已立春,普雄站静谧的清晨里还带有一丝寒意。列车长阿西阿呷精神抖擞地带领着班组人员早早来到站台,随着5620次列车缓缓进站,车头的灯光越来越亮,与站台上的手电筒光相互辉映。阿西阿呷深吸一口气,带领乘务组登上列车,这是班组2025年春运最后一趟值乘,也是阿西阿呷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春运值乘。公益性“慢火车”是她坚守多年的“战场”,也是连接大凉山与外界的希望纽带。
2月19日9时15分,列车缓缓驶进白石岩站,阿西阿呷望着熟悉的站台思绪拉回了童年时代。
1971年,阿西阿呷的父亲退役后被分配到成昆铁路白石岩站工作,从那以后,车站便成了她的家。在大凉山深处的白石岩站,身为铁路职工的父亲倍受乡亲们的尊敬,幼小的阿西阿呷常常带着父亲的大檐帽,学着父亲在站台上的动作比划着。“铁路”二字在阿西阿呷的心中自然而然的蒙上一层向往的滤镜。
“慢火车”是与外界相连的唯一纽带,上小学的阿西阿呷自幼在这趟车上往返通勤,看着车厢内来往穿梭的列车员,他们温暖的笑容,贴心的问候成为了阿西阿呷上学路上最美好的回忆,“成为一名铁路人”的种子也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里。
1995年从学校毕业的阿西阿呷经人介绍在当地的厂矿供销社工作,但心中想要进铁路的愿望从来没有消失过,1996年一次铁路招工的机会,阿西阿呷没有丝毫的犹豫报考并成功成为了一名越西站(现乃托站)的客运员。
1997年因单位改制,阴差阳错,阿西阿呷如愿当上了“慢火车”的列车员,儿时的愿望在20年后闭环。 那时的“慢火车”多为混编,一列车大部分车厢的设置像是火车上安了几张木制座椅,人、牛、羊、猪混坐在一节车里,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车内没有空调,全靠打开车窗让新鲜空气漏一点进来。成都至普雄是阿西阿呷班组负责的区段,与在车站上班不同,火车一开就得离开家两天,车厢内虽然环境恶劣,但阿西阿呷也乐在其中。这样的工作环境一直持续了十年有余。
2008年阿西阿呷的二儿子出生,阿西阿呷所在的“慢火车”也迎来了再次改制。全新的车体、更好地工作环境、比之前好了一倍的福利待遇让阿西阿呷喜出望外。但随之而来的是值乘交路的变化,成都至西昌的交路让阿西阿呷只能在家待两天,孩子还小加上丈夫也在异地工作,阿西阿呷一度想要离开慢火车,申请转线到其他车队,并在成都至乌鲁木齐的线路上值乘了两趟交路。
“那么多人在建设大凉山,你却想当逃兵!”父亲的语言振聋发聩。是啊,有那么多人为了建设成昆线来到了大凉山,而自己却一心想要走出去。衡量再三后,最终阿西阿呷决定还是留在“慢火车”为沿线老乡的出行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电话铃声将阿西阿呷的思绪拉了回来。“喂,阿呷,我阿妈刚刚坐5633次西昌下车,药搞忘在车上了,赶紧帮我找一下。”电话那头焦急地向阿西阿呷求助道。在了解了具体坐席和情况后,阿西阿呷拨通了徒弟吉布日哈的电话,顺利的帮助旅客找到了遗失物品。
来电的是家住普雄的阿尔约沙 ,与阿西阿呷第一次相识也是找遗失物品。两人就此互相存了电话号码。 其实成昆铁路沿线常年乘坐“慢火车”的旅客大多都有阿西阿呷的电话。作为“慢火车”上少有的会彝语的工作人员,彝族老乡在有旅途困境时第一时间也会想起阿西阿呷。“在车上经常会碰到我家亲戚,在他们眼里能在铁路上班是件非常骄傲的事情。”阿西阿呷回忆道,“他们也会把我的电话给自己的朋友,坐车要是遇到事情都会打电话来让我帮忙处置。”为了能及时帮助旅客解决旅途困境,阿西阿呷20多年未更换过手机号,无论是孩子上学还是老人看病需要帮助,一个电话她总是全力相助。她热心肠,深受旅客喜爱,沿线的老乡都亲切的称她为“阿呷车长”。
在长达28年的职业生涯中,阿呷面对了无数突发情况。她曾帮助找回在集市上换回的生活用品的彝族老哥,也曾慰问失去丈夫的吉瓦阿英;她开导过离家出走的小孩阿苦伍打,也资助了总是路费拮据的吉克瓦。在这期间,她还见证了20个小生命的诞生。成为列车长后,为了更好地体现“大凉山”特色的人文关怀,她要求乘务人员都要掌握简单的彝语,只为能更贴心地服务彝族老乡。在长期的相处中,她与家乡同胞和旅客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乡对她的需要和感谢让阿西阿呷倍感责任深重,老乡的信任也成为了她职业生涯中坚守家乡,初心不变的信念。2019年,她因对民族团结的突出贡献,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8年来,无论是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还是塌方停运的默默坚守,阿西阿呷都未曾有过丝毫的退缩与懈怠,她始终如一地穿梭在车厢内外,用脚步丈量着对乘客的关怀与责任。每一个步伐都踏实而坚定,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坚守在这里,守护着每一位乘客的安全与舒适。她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丈量着这片土地的每一寸深情。值乘时,每天两万左右的步数是她对工作奉献的最好诠释。
“一辈子一趟车”,还有十个月阿西阿呷将正式退出铁路客运的舞台。近2000次的往返旅程,对于阿西阿呷而言,不仅仅是工作任务的完成,更是她人生中一段段难忘的记忆与成就的累积。每一次的出发与归来,都如同砖石般一点一滴地堆砌起她职业生涯的高楼大厦。200多万公里的距离,见证了她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无尽的坚持。这些里程,不仅是她走过的路,更是她用心血和汗水铺就的辉煌轨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