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圈生态环保联席会在宜宾召开
51网讯(记者 张宸菱)2月2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在四川宜宾举行。会议总结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五周年工作,共谋下一步合作思路、方向和举措,安排部署2025年任务。
会议指出,五年来,川渝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双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每年召开联席会,推动解决重大问题,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协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川渝双方将协同制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切实谋划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生态环境治理重大项目。协同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加快编制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协同打造一批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幸福河湖、美丽交通线、生态社区、绿色矿山等美丽样板。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川渝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控,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巩固提升固体废物分类利用水平,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新污染物治理,联合防控环境风险。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深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深化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加快“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协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服务好高质量发展大局。
会议指出,今年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第2个五年新征程开局之年,要深化思想认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全方位深化合作共赢,优化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共同打造国家区域发展“第四极”和绿色低碳经济圈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要深化合作机制,以改革促联动,不断完善两省市生态环境领域政策共商、生态共建、污染共治、发展共促协作机制,纵深推进各项合作协议落地见效,提升长江上游流域生物多样性,深化污染协同治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要深化共建共保,进一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入推进共治共保,加快探索绿色低碳协同转型,深入实施生态系统协同保护,持续开展跨界污染协同治理,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协同管理。重庆愿与四川一道,进一步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推动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不断走深走实。
会上通报了川渝两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五年工作情况,书面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2025年工作要点》,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签订了《推进川渝两地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合作协议》。
据介绍,五年来,川渝两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一体化发展理念,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标志性成果由点及面持续涌现。双城经济圈生态环保规划提出的12项主要指标、5方面重点任务和9项重大工程任务总体进展情况较好,累计签订落实生态环保合作协议131项,6条工作经验纳入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五周年跨区域协作典型经验清单。成渝地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高。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空气优良天数率超过85%,巴蜀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四川方面,2024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首次低于30微克、下降幅度历史最大;34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重庆方面,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保持在325天以上;9个渝入川跨界河流国控断面水质连续4年100%达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