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丹棱李子熟!无人机“飞运”鲜果 电商培训助残农增收
51网讯(陈静 杨璐 记者 刘聪)六月的眉山市丹棱县仁美镇,空气中飘着李子成熟的甜香。罗沟村家庭农场的青红李子压弯枝头,无人机嗡鸣着掠过山头,将新鲜果子直接运往山下分拣场——这场面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日常”。与此同时,40多名残疾人在丹橙现代农业园区里举着手机学直播带货,用“新农技”解锁致富密码。
图为果农采摘李子
在罗沟村家庭农场,负责人罗娟正指挥工人采摘李子。“今年阳光充足,糖度高,口感特别好。”她介绍,农场三四十亩李子亩产约两千斤,每天需二三十名工人采摘。而最让她惊喜的是,两架无人机每日可吊运上千斤李子,不仅节省几千元的人工费,还让运输效率翻倍。“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十几万元,比往年更可观!”罗娟笑着说。
山下的分拣场地同样热闹。数十名工人熟练地将李子按大小、成色分拣,装箱打包后,这些李子将以每斤3到4元的价格,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收入不错,不用再外出打工了。”采果队队员罗淑桃一边分拣一边感慨。
图为讲解无人机的运用
距离罗沟村不远的丹橙现代农业园区,40多名残疾人围在高级农艺师邱学清身边,学习果树管理技术。“老师的讲解让我们学到很多,明年要把果园品质提上去!”学员袁兴建的话道出大家的心声。
更特别的是,今年培训新增无人机操作和电商直播课程。在果园一角,工作人员架起手机,现场教学员直播带货。“以前不懂电商,大的果子卖不出,小的也卖不上价。”学员李均秀展示手机后台,“学了打光技巧后,视频点击量涨了三倍!等这批果子熟了,我也要开直播卖。”
据统计,今年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李子占比已达35%。丹棱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这种“理论+实践”“线下+线上”的培训模式,已帮助7700余名残疾人掌握技能,实现稳定就业。
“这场培训是‘技术富民’工程的缩影。”县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针对残疾人开展定制化技能培训。而从无人机运输、分拣包装到直播带货,当地已形成“种植-采收-销售”全链条数字化升级。
图为无人机运输李子
傍晚时分,罗沟村的李子打包车间依然忙碌。罗娟擦了擦汗:“明年计划再扩种几亩,试试短视频推广。”不远处,刚结束培训的李均秀正对着手机练习台词:“家人们看这李子,甜得像丹棱的阳光……”
从枝头鲜果到指尖经济,丹棱县正以科技为笔、人才为墨,在乡村振兴画卷上书写着“甜过初恋”的新故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