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智建融合,城市更新未来”技术质量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成都召开
51网讯(赵肖兰 实习记者 张海峰)7月3日,四川省“智建融合,城市更新未来”技术质量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省建筑业协会主办,吸引了省住建厅相关领导、全省各大建筑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学者等数百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擘画城市发展新蓝图。
交流观摩会现场(受访单位提供)
会议的“重头戏”,无疑是位于成都市的中建三局西南公司四川省委党校(东校区)项目现场观摩。这里不仅是一个建筑工地,更是一个集智能建造、绿色施工、精益管理于一体的“未来建筑试验场”,生动诠释了本次大会的主题。
步入观摩会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传统工地的尘土飞扬与人声鼎沸,而是一种井然有序的科技感与高效协同的现代感。这背后,是项目从开工伊始就植入的“智能建造”基因。“我们谈论的智能建造,绝不是几项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一场深刻的产业生产布局革命。该项目将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体系深度融合,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协同,创新建筑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了构配件工厂化生产与现场智慧组装的无缝衔接。”中建三局西南公司总工程师王惠朝在会上分享时说道。
在观摩现场,数台高耸的塔吊尤为引人注目。与传统塔吊不同,它们是搭载了5G技术的“智能塔吊”,堪称整个工地的“天空之眼”与“空中指挥官”。“在项目智慧指挥中心,操作员可以安坐于舒适的驾驶舱内,通过5G网络传输回来的超高清视频画面,实时、精准地远程操控现场塔吊。”现场相关负责人表示,5G技术的超低延迟(毫秒级)与超大带宽特性,确保了操作指令与塔吊动作的瞬时同步,其精准度甚至超越了传统的人工目视操作,彻底解决了高空作业的视线盲区和安全风险。
记者获悉,每台塔吊均配备了多重传感器和AI识别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吊钩、吊臂以及周边障碍物的动态。通过后台算法,系统可以自动规划最优吊装路径,并对可能发生的碰撞风险进行提前预警甚至自动制动。这套由5G驱动的“防撞系统”,为高密度、交叉作业的复杂施工环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
“四川省委党校(东校区)项目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对“城市更新”这一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郭颖在分享中提到,智能建造技术为这种“空间重构与功能再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例如,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对老建筑进行毫米级的精准测绘,为保护性修缮和改造提供精确的数据基础;通过BIM模拟,可以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优化新建筑的采光、通风和空间布局。
大会现场,与会嘉宾与专家纷纷表示,本次观摩活动,让他们对智能建造的理解从抽象概念走向了具象感知。未来将深化“智能建造+城市更新”的实践探索,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安全、美好的新型城市空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