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承文脉 山歌响红城”川陕甘渝大蜀道民歌展演暨“跟着山歌游旺苍”活动举行
51网讯《又唱小白杨》《米仓山歌》…7月23日晚上,广元旺苍红军城,灯光闪烁,歌声嘹亮,“蜀道承文脉 山歌响红城”川陕甘渝大蜀道民歌展演暨“跟着山歌游旺苍”活动在这里举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宣布活动正式开始,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音乐制作人何沐阳视频致辞,广元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敏出席活动并致辞。省文联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江永长为文艺实践点(基地)授牌,省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钟晓玲,副市长伍荣华,市政协副主席李豪参加活动。
近年来,广元市大力推动川北民歌保护传承,深入开展抢救性收集整理,累计收录川北民歌100余首,在“学习强国”平台播放5.6亿次。青川县民歌《薅草锣鼓》纳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实施民歌传承人培养计划,每年举办群众合唱音乐季、民歌大赛、川北民歌进校园等活动70余场,创作的歌曲《苔花谣》和《走过剑门关》荣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川陕甘渝一衣带水、一脉相连,古往今来,一条江、一条路将四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以蜀道为骨干、长江水系为血脉、文化交融为灵魂的区域共同体。”袁敏在致辞中说,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悉心指导下,在川陕甘渝四省市文联的大力支持下,秦腔蜀调、陇歌渝韵汇聚一堂,既是一场民歌艺术学习交流大会,也是一场民歌赏析盛宴,更是川陕甘渝深刻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体推动蜀道文化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必将开启区域民歌传承发展新篇章。
活动现场,分别对文艺实践(基地)、四川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艺实践点、“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进行了授牌,并发布了《蜀道文脉民歌保护传承旺苍共识》。
展演环节,《放风筝》等17首汇聚了川陕甘渝各地极具特色的民歌,每一首歌曲都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情感寄托和文化记忆,让大家在歌声中感受文化的交流互鉴,领略了大蜀道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刘怀英 杨春 陈加普 赵海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