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本网原创>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达州市宣汉县东西部劳务协作促就业稳增收工作纪实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5-08-25 19:47:13 浏览次数: 【字体:

巴山蜀水,雄奇俊秀;东海之滨,波澜壮阔。一条跨越千山万水的协作纽带,将四川达州宣汉与浙江舟山定海紧密相连。自2021年第二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宣汉县聚焦“稳就业、保民生、促共富”核心目标,与定海区共同探索出了一条以精准劳务协作为抓手,激发内生动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书写了一份饱含深情与实效的“就业答卷”。

拓宽渠道——

激活就近就业“一池春水”

走进浙川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宣汉柳池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目光所及皆是蓬勃生机:315亩规划用地间,标准厂房如翡翠般错落排布,一条条现代生产流水线紧张有序运作着……这里不仅是厂房聚集的园区,更是返乡创业者逐梦的舞台、周边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港”。

“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集灯具博览、贸易、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百亿级产业高地,让‘宣汉造’灯具照亮更多家庭,也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端稳‘就业饭碗’。”普光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本均站在园区规划图前,话语里满是信心。

这份信心,源于宣汉定海两地对浙川东西部协作工作的系统谋划与精准推进。近年来,宣汉县将东西部劳务协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宣汉-定海东西部劳务协作五年规划》,明确了“强化技能培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就业服务”四大主攻方向,为劳务协作工作的系统化、精准化、长效化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针对无法外出的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宣汉县巧用东西部协作资金,结合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需求,开发生态护林员、乡村保洁员、道路维护员等公益性岗位超1万个。

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宣汉县更借力定海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建成12个帮扶车间,吸纳5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两地协作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帮助88人次实现自主创业,涌现出一批家庭农场、农家乐、电商服务站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近300人就业,让“创业带就业”的活力在巴山蜀水间持续迸发。

2022年宣汉海员班培训

2022年宣汉海员班培训

2023年鼎盛订单班开班仪式

2023年鼎盛订单班开班仪式

精准对接——

架设劳务输出“跨海金桥”

在深挖内潜的同时,宣汉县放眼东部广阔的市场,将组织化劳务输出作为促进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今年2月,宣汉县首趟“返岗专车”准时自南坝汽车站启程,车内搭载着55名怀揣梦想、奔赴远方的外出务工人员,直奔广东佛山市。

“坐着大巴车,直达工作地,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车票贵、行李重、没座位了,这样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与力量。”务工人员苏克红说道。

在宣汉,像苏克红这样通过“定向输出”实现增收的群众不在少数。针对农民工出行难、成本高、中转多的痛点,宣汉县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暖冬行动”,开通“家门-车门-厂门”一站式直达专车服务。

为摸清供需“家底”,宣汉县与定海区频繁开展“双向调研”:宣汉干部深入村社登记劳动力技能、意愿,定海方面筛选待遇优、环境好的企业岗位。在此基础上,两地累计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62场,推送优质岗位近4万个,还安排“就业红娘”提供“一对一”求职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选到心仪岗位。

针对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宣汉县更探索“订单培养”模式:与舟山海事部门、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宣汉海员”培训,263名学员经专业训练和考证后,100%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超10万元,“宣汉海员” 成了劳务输出的“金字招牌”;围绕舟山绿色石化、旅游产业需求,开设化工、旅游服务等“2+1”订单班,532名学员 “2年在宣汉学基础、1年在舟山顶岗”,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2025年浙川东西部劳务协作暨春风行动招聘会

2025年浙川东西部劳务协作暨春风行动招聘会

爱心专车助返岗

爱心专车助返岗

优化服务——

营造安心就业“温暖港湾”

“以前想找护理工作,总怕没经验干不好,现在老师手把手教,这下我有信心去大城市干护理了。”近日,在宣汉县马渡关镇石林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护理培训课正在进行,村民毛芳一边跟着老师练习护理动作,一边认真记着笔记。

据了解,这是宣汉开展的2025年度就业创业培训暨浙川东西部协作马渡关镇养老护理培训班,内容包含老年人翻身叩背、压疮预防等居家照护技巧,针对性加入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实用知识。

近年来,宣汉县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累计组织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烹饪、电商等各类就业培训8000人次,实现了从“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的转变。

外出务工,最牵挂的是孩子。宣汉县利用浙川东西部协作资金,创新开办“留守儿童假日寄宿制学校”,利用周末、寒暑假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疏导,让务工父母“在外放心打拼,家里孩子有人管”。

同时,该县在浙江舟山设立“宣汉县驻舟山就业联络站”,选派得力干部常驻,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宣汉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就医、劳资纠纷、法律援助等实际困难32个。

山海不为远,协作情意长。宣汉县的东西部劳务协作实践,是一条从“输血”到“造血”、从“扶贫”到“扶智”、从“就业”到“乐业”的探索之路、奋进之路。这条跨越山海的协作之路,正成为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共富之路,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持续书写新的篇章。(张平 符艳)

编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