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本网原创>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中建林河论坛探寻智能建造新路径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8 13:39:45 浏览次数: 【字体:

智能建造驶入行业“快车道”

中建林河论坛探寻智能建造新路径

LVQF2047

51网讯(赵肖兰 高博)金秋九月,天府之国迎来建筑业的一场思想盛宴。9月26日,第九届中建林河论坛暨“智能建造驱动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效能跃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

本次盛会是在中国建筑业协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单位指导下,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与建造师分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建三局西南公司等联合主办,汇聚了行业顶尖智慧,旨在深入探讨智能建造前沿技术,分享标杆项目管理经验,共同推动我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会场内,数字化大屏实时跳动着智慧工地的数据流,BIM模型与机器人施工画面交替呈现,来自全国建筑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数百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建造如何为传统建筑业注入新质动力。

LVQF2533

数字设计打通“任督二脉”,BIM协同成共识

“过去各专业‘各自为战’,图纸冲突、现场返工是常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张建平博士在分享报告时指出,“现在我们依托自主开发的EasyBIM平台和云端协同系统,实现了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BIM正向设计,模型即图纸,从源头上杜绝了‘错漏碰缺’。”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平台进行实时碰撞检查与自动出图,引得台下听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她强调,数字设计不仅是画图工具的改变,更是项目管理流程的再造,为后续施工、运维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底座”。

智能施工“机器人军团”亮相,工地迈向“少人化、无人化”

“大家看到的抹灰机器人,工效是人工的3倍以上,质量偏差控制在毫米级。”在案例分享环节,中建三局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改造提升项目(东校区) 项目技术人员通过视频连线,向会场展示了项目现场“机器人兵团”联合作业的场景——地坪研磨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测量机器人等有序施工,大幅降低了高危、重复作业的安全风险。

他表示:“智能建造不是简单堆砌设备,而是要通过‘BIM+机器人+物联网’的体系化应用,重构施工工艺和管理模式,实现本质安全与效率提升。”

数据驱动决策,智慧运维延长建筑生命

“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设成本只占约25%,而运维成本高达75%。”中建研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晋,在分享中抛出的这一数据,引发了全场对运维阶段价值的深思。他介绍,基于BIM的智慧运维平台,如同给建筑装上了“智慧大脑”,能实时监测能耗、设备状态、空间使用率,实现预测性维护。“我们的目标,是让建筑‘会说话、会思考’,从‘建得好’走向‘用得好’。”

LVQF2674

观摩项目实地验证,智能建造从“样板”走向“标配”

理论源于实践,经验贵在分享。本次论坛精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观摩项目:中建三局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改造提升项目(东校区) 作为智能建造实践的生动样板。该项目作为2024年四川省重点项目,总投资面积超过31万平方米,新建与改造并举,规模大、标准高、工期紧。项目团队全面应用了智能建造理念和技术体系,项目负责人图鸿介绍,通过全面应用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技术,项目工期预计缩短15%,质量问题发生率下降30%,安全管理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这证明智能建造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该项目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智能建造在大型复杂公建项目中对于提升质量、保障安全、控制成本、缩短工期方面的巨大潜力,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第九届中建林河论坛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交流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会、方向的引领会。与会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技术先锋将围绕智能建造的标准体系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产业生态培育、人才队伍打造等深层次议题展开研讨,共同描绘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未来图景。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持续引导、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行业共识的深化,5G、人工智能、BIM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建造正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应用,必将深刻重塑建筑业未来图景。智能建造必将从“样板间”走向“商品房”,从点状应用走向系统集成,深刻改变建筑业的传统面貌。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凝聚行业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加速智能建造技术与管理模式的普及应用,为推动我国从“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注入强劲动能。一场以数字化为引擎的建造革命,已在巴蜀大地拉开帷幕。

编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