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平昌:“双普”创建结硕果 学前教育绘新篇
51网讯 近年来,巴中市平昌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决策部署,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列为重大民生工程,坚持“县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原则,系统推进“三个一批”“三维联动”“三名领航”三大工程,稳步推动学前教育实现从“有园上”到“上好园”的高质量转型。
金秋十月,走进平昌县北滨路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崭新明亮的园舍与色彩斑斓的游乐器材相映成趣,现代化教学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教室内,幼儿教师王海燕正带领大班孩子开展一趟别开生面的手工课,她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制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树叶拓印画,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直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新幼儿园的环境更舒适了,玩耍的器材也多了不少,还专门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北滨路幼儿园学生赵欣妍告诉记者。
据了解,北滨路幼儿园是平昌县高标准新建的公办幼儿园,于今年9月正式招生投用。该园总投资1250万元,提供优质公办学位360个,共设11个教学班,有效缓解了周边区域“入园难”问题。园内设施设备均按现代化标准配置,安全防护体系严密健全,为幼儿打造了安全、宽敞、舒适的成长乐园。平昌县北滨路幼儿园园长王芹表示,作为新办幼儿园,秉承“根植传统、育德启智”的办学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日常保教深度融合,通过扎染、剪纸等特色活动,搭配户外探索实践,让孩子们在触摸传统、亲近自然中茁壮成长,实现身心与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平昌县始终坚持“软硬兼施”的发展路径,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保教质量的核心引擎。在县示范幼儿园,丁娅娟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丁娅娟创新推出“磨课研课+案例研讨+跟岗实践”三维联动机制,为青年教师搭建起专业成长的“快车道”。“在示范幼儿园,每一次磨课研课都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这个过程让我学会倾听孩子、精准支持孩子,也让我对教育多了一份敬畏——真正的教育,就藏在每一天高质量的师幼互动里。”县示范幼儿园老师冯利英如是说。作为平昌县学前教育的标杆园所,县示范幼儿园持续深化“青蓝工程”,依托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机制,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展示等形式,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师资团队。
自“双普”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平昌县始终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作为民生重点,持续优化园所布局、加大财政投入。按照“新建一批公办园、提升一批薄弱园、治理一批问题园”的思路,累计投入资金8215万元,成功建成北滨路幼儿园等9所公办园,新改扩建镇龙小学等附属幼儿园52所,新增园舍面积3万余平方米、活动场地2万余平方米、优质学位2600余个。
截至目前,县域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61%、普惠园覆盖率达90.69%,关键核心指标均高于省定标准。平昌县教科局党组成员、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靳元江表示,接下来,平昌县将持续强化资源、经费、师资、质量、制度五大保障,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优质学前教育体系,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杨文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