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游仙区养老服务事业获“国字号”表彰
游仙区养老服务事业获“国字号”表彰—— 托举幸福“夕阳红”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尊老敬老、温情流淌的时节,10月29日,游仙区养老服务事业再绽芳华,喜获一项沉甸甸的“国字号”殊荣——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游仙区以真情实意托举起万千老人幸福“夕阳红”的生动写照。
面对“平均每四人中便有一位银龄长者”的深度老龄化现实,让每一位长者安享晚年,既是千万家庭的殷殷期盼,更是建设“富乐游仙”的核心要义。
在游仙,一张日益健全的养老服务网络、一片持续夯实的硬件沃土、一项项贴心省心的暖心服务,以及全社会共同涵养的敬老风尚,正合力绘就一幅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温暖画卷。
筑基固本
织密“老有所养”保障网
步入游仙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一块巨大的显示屏跃然眼前。全区各养老机构的实时动态、安全状况尽收眼底,工作人员运筹帷幄,精准调度。这里,已成为驱动全区养老服务高效运转的“智慧中枢”。
这仅仅是游仙区深化养老机构管理、筑牢“老有所养”根基的一个缩影。作为托举幸福晚年的坚实载体,养老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始终是游仙民政事业的重中之重。
游仙区率全市之先,编制出台《游仙区养老服务发展规划(2019-2035)》和《游仙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科学绘制养老服务设施发展蓝图,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以片区化、集约化为思路,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和站点建设布局,构架更加科学、高效的养老服务网格。
在体系建设方面,成立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并实体化运行,统筹指导养老机构管理发展,设置8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4个养老服务分中心,初步构建“1+8+14”养老服务网络。以改革破题,理顺管理机制,该区养老行业统筹保障、对上争取和自我造血能力得到大幅增强。
在硬件建设方面,近年来,游仙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开工建设区失能半失能老年养护院、信义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焕新升级8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并将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改造提升分批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养老设施的品质提升正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暖心优服
绘就“老有所乐”幸福景
在游仙,养老服务的温度,浸润在日常的点点滴滴,闪耀在护理员与长者们互动的温情瞬间:
清晨,绵阳添天养老院的护理员黄清春,用一句句真诚的赞美,如阳光般点亮院内老人的新一天。
餐后,游仙区社会福利院的梁志蓉,总会推着93岁的老兵在院中漫步,并陪伴他浸润音乐康复课堂的旋律。
傍晚,盐泉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李秀梅,以自创的欢快舞步,带领老人们翩翩起舞,朗朗笑声越过院墙,在田野间自由飘荡……
这三位荣获游仙区首届“优秀养老护理员”称号的代表,正是全区众多默默奉献的养老护理员的缩影。他们的身影,生动折射出游仙老人自在安逸的幸福生活图景。
而这份幸福,更延伸至“舌尖”: 富乐街道五八社区的“老年幸福餐厅”飘出家常饭香; 游仙街道芙蓉社区共享食堂精心研发40余种适老菜品;忠兴镇凤凰村坚持每月逢九(9、19、29日)为村里老人送上暖心营养餐……
从城市社区到乡村院落,“老年助餐”的暖流正汩汩流淌。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老年助餐点9个,在建及新建项目5个。预计到2025年底,城区镇街将实现老年助餐点全覆盖。这张日益完善的助餐网络,稳稳托举着长者们的幸福“食”光。
贴心省心的居家服务、日益普及的助餐网络,叠加全社会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共同构筑了游仙老人“老有所乐”的温暖家园。
育才强技
锻造“专业守护”生力军
在忠兴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从事护理工作15年之久的宋海蓉,不久前刚刚评上护理工作最高职称—高级护理员,与证书一同而来的,是她对护理员职业的高度认同感。
人才,是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游仙区深谙此道,多措并举破解人才瓶颈,锻造专业队伍。
游仙深化人才队伍机制创新与能力建设,通过探索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构建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体系以及深化在职培训与职业发展,确保稳定的人才供给渠道,改善游仙区养老护理员短缺的现状。
储备未来,游仙探索建立“院长后备人才库”,培养本土化管理精英,为行业长远发展储备中坚力量,着力构建游仙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强的养老人才队伍。
深化榜样引领,游仙通过评选“优秀护理员”,推广宣传视频等举措,不断激发职业荣誉感,增加社会认可度。
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养老人才队伍,正在游仙大地上茁壮成长,成为托举“夕阳红”最坚实可靠的力量。(杜畅 记者 吴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