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天团集结!《天府工匠》第四季传承匠心走进校园
实习记者 刘佳怡
“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11月3日,《天府工匠》第四季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走进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大国工匠”进校园专场录制。
本次录制首次汇聚了四位代表中国制造顶尖水准的“大国工匠”。航空发动机焊工、特级技师左治建,三十多年来为祖国的“中国心”焊接筋骨;工程测量巨匠郭平,用青春丈量万里河山;无线电装接专家唐仁杰,在方寸之间连接浩瀚星空;焊接大师梁恩荣,在钢铁与焊花中淬炼三十年。
而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技能成才的摇篮,是成都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字号”平台,是四川省“双城计划”重点培育院校,近年来已向区域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3万余人,为成都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同时,该校还有一批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的年轻学子,这群“大国小匠”正怀揣梦想、蓄势待发,勇敢奔向更广阔的舞台。
本场录制中,四位大国工匠以经验与智慧精心设计了四道极具挑战的考题,展现各自领域的精湛技艺。学子们作为“未来的工匠”组队应战,在四个项目中一展身手。每个项目的优胜者将获得与大国工匠“一对一”深度交流的宝贵机会。这不仅是一场技能较量,更是一次难得的传承。
航空发动机焊工、特级技师左治建设置的“焊力对决”挑战,采用接力协作模式,综合考验选手在火焰切割、仰焊及镜面焊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能力。挑战要求选手接力完成全流程任务,核心聚焦下料精度与特殊位置焊接水平,旨在让参与者切身感受实际工作中优秀焊工所需的综合素养。此次挑战的考察重点不仅限于手上的精湛技艺,更在于内心的坚定信念。其设计初衷在于让选手领悟,团队协作中需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这既是对专业技术的严格检验,更是对个人心性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双重磨练。
 
 
工程测量巨匠郭平带来“丈量匠星”挑战,要求选手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协作完成从五米巨形五角星到厘米级微小三角形的测量放样任务。“我希望同学们明白,一个优秀的测量员,首先是一个优秀的‘问题解决者’。今天这个舞台,不只是技能的考场,更是思维的训练场。”
 
 
无线电装接专家唐仁杰设计“稳操胜券”挑战,要求选手在两根间距1厘米的鱼线中间区域进行操作,将芝麻大小的灯片用铜线焊接并串联起来,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焊的灯片数量又多质量又好。这场挑战,既是考验焊接基本功,也想看看年轻一代的潜力,体会焊接技术中“稳”与“准”的真正含义。
 
 
焊接大师梁恩荣准备“万无一‘丝’”挑战,选手需使用直径2mm的金属丝作为连接件,通过焊接将5个五角星连接起来。“焊接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电流、电压和速度的匹配,这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其次要注意接头清洁和预热,避免缺陷产生。”这次挑战,不仅是对选手焊接技术的考验,更是对选手团队协作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的磨炼。
 
四位大国工匠不仅设置专业挑战,更全程参与指导点评。作为从工贸学院走出的杰出校友,郭平对学弟学妹们寄予厚望:“不要低估在学校里学到的每一个基础理论,不要轻视反复进行的每一次基础练习。母校教给你们最宝贵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在一次次测量中磨砺出的‘精益求精、毫厘必争’的习惯。”
《天府工匠》第四季“大国工匠”进校园专场,不再局限于一场比赛的胜负,而在于它成功让顶尖的产业标准与鲜活的教育现场无缝对接,让厚重的工匠精神与青春的求知渴望同频共振。通过四位“大国工匠”的亲身示范与深度浸润,节目为青年技能人才树立了清晰的人生坐标和职业标杆,真正将“培育大国工匠”的宏伟蓝图,转化为一个个可见、可感、可学的生动实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