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直击:川大华西眉山医院全力做好新冠救治
51网讯 2022年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情况后,眉山市也迎来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高峰……
和病毒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急诊科
“已经没有病床了,赶紧跟其它科室联系,快!”1月5日中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急诊科负责人王慧,疾走在急诊室外走廊上边向同事喊话,声音已经沙哑。
急诊科是与病毒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病患数量最多,病种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非常重。在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同时,科室也迎来了病人就诊的高峰,急诊仅25名医生,48名护士,部分医护人员在强忍发烧咳嗽,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进入了超负荷状态。为了节约时间抢救更多的病人,他们换替去吃中午饭或吃泡面填饱肚子,有时甚至没有吃午饭。
“从2022年12月19日到2023年1月3日,仅半月急诊科就诊达8111人次,抢救1922人次,入院1325人次,留观输液4612人次,出诊人次533……现在急诊科每天的接诊量是以往同期数量的3倍。”王慧说。
诊室门口排起了长队,医护人员脚步和语速飞快。面对如此多的就诊人群,医院紧急调配其他科室3名医生和7名护士支援,增开诊室、加班接诊,未发生一起拒诊和不良医疗事件,确保了所有来院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不断优化布局的发热门诊
新冠感染高峰期前后,发热患者的就诊流程也在不断优化,联合急诊科解决就诊压力,抽调全院医护人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24小时接诊流程。
发热门诊负责人邓蕙表示,当患者持续高热≧38.5℃,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90%等,会立即在发热门诊抢救室就地抢救,稳定生命体征,陪同收治入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医护人员三班倒连轴转不停诊,据1月5日最新数据显示,现已成功救治发热患者14443人次,其中成人7227人次,儿童7216人次,成功率达100%,有力保障了医疗安全。
叠加新冠感染下的呼吸与危重症科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叠加新冠感染,且病情复杂,这使呼吸内科病房早已满负荷运转。
呼吸与危重症科第一时间统筹规划,优化人员安排,全体医护人员面对风险与压力,勇敢担负起使命,排除万难,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救治工作中。
2022年12月26日,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下,呼吸二病区开诊当天便收治患者30多人次。
老年病人多有伴发呼吸困难症状,在当下类似患者数量骤然增多情况下,医院中心供氧和呼吸机供应已显不足。问题总要解决,科室利用氧气筒供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但这种却只能满足大约1个小时的需求,所以必须打起12分的精神,紧盯各哨口,保障患者救治。
承担新冠隔离病房工作的感染科
“2022年11月底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放开以后,之前本就担负着新冠隔离病房工作的感染科更忙碌了,新冠合并各种感染的病人数量猛增,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科里就收治新冠病人150多人次。平时41张床位,现在已增加到53张床位。当然,医护的配比并没有改变。”感染科负责人刘俊英介绍道。
科室充分利用资源对患者开展氧疗、俯卧位治疗。使用空气消毒机等加强病房空气消毒,针对此次疫情中老年人居多的情况加强对跌倒等安全风险的防范管理,根据病人不同病情建立个案管理等优化措施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面对更加严峻繁重的局面和任务,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医疗救治,首先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扛起保障“危重症患者”救治重担的ICU
该院重症医学科面对进一步加强救治工作的新要求,扛起保障新冠危重症患者诊疗救治的重担。
重症医学科(ICU)负责人叶雪梅介绍,2022年12月以来,ICU收治了大量危重患者,病房每天满员,患者病情重,对诊疗护理要求高,大部分为老年患者,基本都需呼吸机维持,90%以上的患者需要“俯卧位治疗”改善肺部功能,每例俯卧位通气需 4-5 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所有医师几乎没有离开过病室,包括增加夜间值班护士,加强每日备勤,抽调人力支援其他科室,相互支持,缓解工作难度。
没有休假、轮转加班,发着高烧仍然坚持撑在岗位上,已是当下不争的现状。医场如战场,医院临床、后勤,上上下下各科室全体职工克服医护人员紧张、医疗急救物资短缺等重重困难,内科外科相互支援、并肩战斗,全院统筹归化已是满负荷运转,因一句“职责所在”,几乎没有任何怨言。尽管他们也是普通人,但这个时候,人民更需要他们。(依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