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看四川如何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3-01-18 15:28:07 【字体:

51网讯 (林楠 记者 骆寓言)“报告指挥部,珙县发生6.0级地震,造成部分房屋倒塌,道路、桥梁损毁,水、电、气、通信中断,有人员埋压,数千名群众亟需疏散转移……请求救援!”11月10日,一通接警电话打破了宜宾市珙县的宁静,西南区域矿山应急救援(实训)演练暨四川省矿山专业救援队伍大拉动正式拉开帷幕。

“快!快!快!”是4年来烙印在四川应急人脑海中的高频词。

回眸应急管理机构改革4年来,四川省应急管理系统紧紧围绕贯彻落实重要训词精神,突出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源头治理、应急应战、战备保障“三大体系”,奋力谱写安全提质、防灾提效、救援提能、科技提速、基础提档、队伍提级“六张答卷”,应急管理机制体系更加完善,“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感人故事更加频密,“防”与“救”的责任链条衔接更加顺畅,对重大安全风险研判处置更加科学,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力量在“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指引下昂首阔步……


打造新时代“应急先锋”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整齐列队、面向国旗、右手举拳、庄严宣誓……7月4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举行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统一着装仪式。这标志着四川省应急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自此有了新的形象。

全新的着装,全新的征程,全新的风采,更是一次全新的期待。

4年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坚持把重要训词精神作为建队之魂,矢志不渝地建强堡垒、严格标准、树立新风,努力建设全面过硬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

——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信念。

2021年6月8日下午,在井冈山红军挑粮小道上,一群人影穿梭在密林间。尽管一路上道路崎岖,但40名四川省应急系统党员代表都热情高涨,感悟着革命先烈的赤胆忠心,传承着红色血脉。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4年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坚持以思想武装凝魂聚气、固本培元,让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巍然矗立。2019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0年,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对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2021年,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立足应急管理职责使命,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022年,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借着党性教育学习的强劲东风,理想信念之帆更加高扬,攻坚克难之志更加激荡。

——表彰先进,激励奋发有为。

“对党忠诚的务实体现就是要争做担当尽责的模范,坚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7月1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举行“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厅领导班子成员为受表彰的38名优秀共产党员、1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2个先进党组织颁奖。

4年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不断完善荣誉制度、表彰体系、保障机制,全省9个单位、11名个人获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干部队伍精气神得到有力提振,战斗力不断增强,对党忠诚的底色被擦得格外耀眼。

2019年5月10日,时任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处处长李思能带领安全生产暗访组人员在随机抽查威远县红炉井煤矿时,发现该煤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请示领导批准,当场要求该煤矿立即停产整顿。随后,应急厅成立专案组,对该煤矿依法进行了调查,共查出20余条问题隐患及违法行为。从调查取证到实施处罚,李思能顶住巨大压力,坚决督促企业整改,责成有关单位依法实施400多万元的行政处罚。

敢于担当,严格监管是李思能的坚守。4年来,像李思能这样的应急人还有很多,全国最美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者——营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伍袁志,在最基层的岗位上不断钻研,考取了一个又一个工作相关的专业证书,被大家称为“博士局长”;四川省应急厅煤矿抢险排水站工程师法文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四十余年如一日,每一台设备构造都烂熟于心,每一次抢险救援都冲锋在前……在安全与发展同属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的当下,作非凡之为、尽非常之责是他们践行重要训词精神的重要体现。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重要训词精神指引下,抓住队伍建设契机,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深入推动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健全完善执行重大任务一线党组织运行机制,抓实“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建强应急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抓好纪律条令、内务条令等制度规范落实,锐意改革,久久为功,推动党员干部在忠诚干净担当上作表率,践行初心与使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全力应对灾害事故  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四川是全国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重点防控区域和重点省份,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应对灾害事故的责任重大。如何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四川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职工是否贯彻落实重要训词精神的重要检验。

“以前发生什么事故,通知到乡镇基本上都要1至2个小时,现在有了村应急救援分队,不到半小时就可以排除险情。”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水宁村党支部副书记、救援队队长王学升口中提到的变化得益于基层应急队伍的建设。

“我们将‘一主两辅’基层应急力量建设纳入全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同步谋划推进和辅助政策支持。”不仅如此,应急管理厅还出台《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工作2021年建设指导标准和监测评估细则》,将提升基层能力工作纳入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党政同责考评事项,同部署、同督促、同落实。

让救援近在咫尺,让命令迅速落实,最大限度减少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4年来,全省建成3101个乡镇街道应急队伍,3.4万多个村和社区组建应急分队,形成“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

队伍建起来之后,如何强起来?练在平时,方能用在急时。

“雨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吗?我是雨城区灾情速报员王文辉,我所在的位置是大兴街道前进村,周边发现有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被埋,情况紧急……”这是2021年5月14日,在雅安等地举行的“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出动各类应急力量6100余人。

4年来,围绕着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主题开展的应急演练不计其数。四川开展2021年煤矿抢险排水救援演练、成都市新津区开展暴雨洪涝灾害综合应急演练、巴中举行森林火灾处置指挥培训暨演习……宝剑锋从磨砺出。一次次应急实战演练,让应急救援队伍在“真枪实弹”中得到全面锻炼。

谋划在前,方能行动到位。在制度建设上,四川也有探索。4年来,印发《四川省多灾种叠加应急预案(试行)》,组织实施《四川省“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推进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6个省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科学布局28个专业救援基地以及骨干物资储备库,系统推动应急通信、专业设备等装备建设,分类储备各类灾害应急救援装备……一项项政策指令迅速落地,四川护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机制、队伍、演练的逐渐完备,四川在灾害事故应对方面有了新的变化。

山摇地动,房屋垮塌,成千上万名群众被困深山峡谷……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

“相比于‘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而言,救援力量调度和抗震救灾开展明显更快,更精准!”

快!是四川应急救援能力提升的写实!

此次地震导致雅安市、甘孜州两地严重受灾,同时叠加多地疫情反弹等复杂局面。地震发生后,省市县迅速启动响应,搭建组织指挥体系,开展“水—陆—空—天”立体式救援。

应急响应速度刷出了“新成绩”。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厅第一时间调度州县初核震情;震后10分钟先期工作组出发;震后12分钟上报首期值班信息;震后20分钟,值班组做出第一份应急处置动态;震后1小时,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应急厅组织召开……地震中,相关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得到充分运用和有效检验。

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格局  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4年来,四川应急管理系统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统筹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动灾害事故综合防控和安全生产整治不断取得新成效,全省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的安全感持续提升。

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织牢预警网——

灾种多,易频发,是自然灾害的“四川特色”。做到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是关键所在。

“快跑啊,山要塌了……”2021年8月14日,泸州古蔺县连降大雨,灾害信息员罗纯伦在雨中巡查时,发现回营小学上方公路出现垮塌迹象,他立即上报上级党委政府,并会同立即赶到的镇村干部组织该区域在家群众全部撤离。

4年来,这样的仗越打越多。抢险救援,分秒必争,预警监测快一步,人民安全保障就多一分。

入汛以来,各级防办积极加强与各部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雨情、水情、汛情和灾情变化,加大预警提示频次,同时还根据预警和应急响应情况,增加值守应对力量,提高汛情变化应对处置能力。

安全感提升的背后,是居安思危、优化布局。2021年,四川在自然灾害易发区选取典型重点城镇和隐患点,开展灾害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制定重特大自然灾害专项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做好“一城一案”“一点一案”试点工作,以“清单化、流程化、实战化”为要求开展预案编制。

标本兼治是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秘诀。4年来,从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发力,发布史上最严防火令,落实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长效机制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措施,实行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两书一函”制度,推行“十户联保”,完善各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到筑牢防灭火基础,组建2600多支共计10万余人的扑火队伍,布防7架大中型灭火飞机,新建3.9万公里防灭火通道,开设5.1万公里隔离带,全面推广运用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即报系统,再到推进常态化治理,完成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持续加强防火通道、隔离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航空消防飞机布防,开展专题培训和应急演练……2022年1至6月,四川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取得“两没有三下降”的阶段性成效。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念好“安全经”——

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对责任的落实,是践行重要训词精神的灵魂。四川省安委会印发《四川省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断迈上更高台阶。与此同时,以“清单制”管理为抓手,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省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年度述职评议,创新“高考阅卷”方式开展考核、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开始量化考评……一系列压实安全责任的举措正在一一实施。

严格细致执法是压实责任的重要手段,也是竭诚为民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

“为什么疏散逃生门不按照要求保持通畅,还把它锁住?”在遂宁射洪市的四川贝特尔橡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省市县三级联合检查执法队伍提出质疑。

像这样的执法检查,从未停止。应急管理厅坚持关口前移、整体防控,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和专项整治,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巡查、安全生产暗访督查、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等,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

除了政府推动、部门检查,如何引导形成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一直在思考。

开展安全宣传“五进”、完善安全生产“吹哨人”制度、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推出“安全生产天府行”“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和安全生产法各项宣传、评选竞赛活动等,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签署合作备忘录、与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共建应急管理联合实验室是该厅探索的结果。4年来,全民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2022年以来,四川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与2021年同比下降34.1%、33.6%,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实战中践行训词精神  为民情怀更加深厚 

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是应急管理系统的本色所在、价值所在。

从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到武都引水工程隧道垮塌176小时救援,再到大大小小的执法检查行动;从鏖战金沙江堰塞湖,迎击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到激战多起森林火灾,再到奋战多场地震……4年来,每一次舍生忘死的抉择,每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发,每一个毅然决然的行动,都把大写的忠诚镌刻在时间卷轴上。

今年9月,一面“用心为民执法,倾情服务企业”的锦旗被送到德阳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多亏执法人员帮我们发现了安全隐患,有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四川东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华林提及的执法检查,是在今年5月,德阳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二大队在开展“护安2022”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时发现该公司存在“绞制车间吊钩防脱钩装置失效”“机维修车间配电箱内开关存在一闸三机现象”等问题隐患。

“在检查反馈会上,企业主要负责人还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随后的3个月里,执法人员持续采取“帮、教、塑”的方式对该公司开展指导服务,多次邀请安全专家上门指导服务帮助整改,并组织一线员工观看事故警示教育片,打破企业侥幸心理。随着执法人员多维一体式上门服务,逐渐化解了企业抵触情绪和思想“包袱”,企业对执法人员的态度实现了由反感到欢迎的转变。

执法为民,让执法有力度的同时,更有温度。

4年来,像这种“执法+服务”模式的检查,全省各地都在开展。“以重要训词精神为指导,通过‘执法+服务’模式安全检查,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隐患排查能力,进一步夯实企业本质安全。”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4年来,在烟笼雾罩的火场、抗震救灾的现场、抗洪抢险的堤坝,只有“信仰值”满格、“忠诚度”满仓,才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向险而奔心不惧、逆向而行色不改。

时间回到2020年8月18日凌晨,受青衣江百年一遇洪水影响,乐山市中区凤洲岛连接桥梁被淹没,1020名群众被困孤岛。

急!险情发生后,应急管理厅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启动洪涝灾害跨区域增援机制,并紧急调动成都、自贡、内江、宜宾、眉山、广安、德阳、南充、眉山支队消防救援力量109车449人携带49舟23艇紧急增援;省森林消防救援力量200人集结待命,随时增援;紧急协调西部战区陆航旅飞机已做好起飞准备,调集泸州舟桥部队77工兵旅一个营集结出发;指导乐山紧急调度当地一艘800吨的运砂船和一艘500吨的海事艇入水……一时间,救援的磅礴之力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凤洲岛。

青衣江的湍急,见证了应急人的硬气。在克服树多路窄河水湍急、村里实际情况等困难后,救援采用冲锋舟运沙船、大船小船接力转移等方式一趟一趟将被困群众接送到转移点。19日中午12点,随着最后一批10名大佛坝村被困村民从铁牛门登陆,凤洲岛上群众全部撤离。

“感谢党,感谢政府”“看到你们来,我们心里挺踏实的”“谢谢你们带我出来”“一定要平安归来”……4年来,这样的朴素的话语出现在每一次灾害事故的救援现场,与之相辉映的是“群众救在身后,我们必须顶住”“不能退,身后就是人民群众”等救援人员的“心意相连”。


编辑:QT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