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难、拼、韧、进 2022年四川实现GDP56749.8亿元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3-01-18 16:53:17 【字体:

51网讯(记者 王旭) “2022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5674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1月18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曾俊林晒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经济大考成绩单。

2022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964.3亿元、21157.1亿元、29628.4亿元,增长4.3%、3.9%、2.0%。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是对过去一年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成效的最好注脚。

看特点 “难、拼、韧、进”承压前行

分析梳理一个个指标,曾俊林用“难、拼、韧、进”四个字来概括过去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一年。

首先是“难”。2022年,四川拿着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等难题在内的全国“通用卷”,还有高温干旱、缺电限电、地震灾害等超预期的“加试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波动幅度远超正常年份。其中,工业生产波动回升。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消费品市场仍然未转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4.6亿元,较上年下降0.1%。

尽管形势艰难,但全省上下“拼”字当头,相继密集出台稳增长30条、投资7条、工业14条、消费6条、稳就业15条等一系列政策。力促投资快速增长。2022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4%。

此外,四川经济表现“韧”性十足。经济总量大、产业体系全、市场空间广等造就了四川经济的好“体质”,走出了一条坚韧的V型曲线。前“进”姿态稳健,加快构建全省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增强经济“免疫力”。与此同时,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四川经济发展“稳”的基础更牢、“进”的底气更足。

数亮点 新动能引领发展

尽管困难重重,但四川经济发展仍有不少亮点。

“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成效显著,全年增速基本追平全国。2022年四季度,全省各主要经济指标、各主要行业实现快速回升。农业晚秋生产成效明显,工业回升势头强劲,投资进度持续加快。外贸再上新台阶,全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新产业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增长19.8%。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4300亿元。

与此同时,财政金融支撑有力,全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5%。企业效益持续增长,1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7%。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别增长4.3%和6.2%。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CPI上涨2%,涨幅温和可控。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区域新格局加快构建。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超过2.6万亿元,7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全部超过2000亿元,新增1个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的市(州)。

看前景 增信心扩内需强供给促共兴

针对经济增长波动较大、消费疲软问题突出、市场信心亟待提振、生产领域存在隐忧等问题,曾俊林也提出了应对措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痛点堵点。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快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激发新型消费潜力,拓展消费空间,充分挖掘城乡消费潜力。加大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支持力度,助力外贸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

加快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智造转型发展;聚力发展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推动实现能源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金融、物流、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加快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此外,还要着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形成区域发展合力。以“五区共兴”为牵引,大力提升成都都市圏的区域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川北、川南、川东北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区域节点城市,为全省经济稳定发展多作贡献。

编辑:LRY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