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达州市宣汉县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3-02-16 11:17:52 【字体:
探索医养“新模式” 搭建服务“便民桥”——达州市宣汉县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51网讯 “跳马,将军!……”2月9日,走进宣汉县君塘医教养中心,只见几个老人围观一盘棋,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据宣汉县君塘医教养中心负责人余翔介绍,该中心占地面积7489.96平方米,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宣汉县人民医院全员管理的集养老、科教、娱乐为一体的医疗养护型园区,现有入住老人15名。

这只是宣汉县全力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宣汉县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为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定期巡诊、危重症转诊、急诊救护等服务,搭建医与养之间的“便民桥”,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奋力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瞄准靶子 政策保障有力度

“我年龄大了,去镇上买药很不方便。加上来回路费比药费还贵,也就不想去镇上买药了。这药送到我家里,我也就没有顾虑了,可以安安心心服药了。”家住宣汉县大成镇长新村的张婆婆从大成镇卫生院“两病”服务团队成员张红珍医生手中接过厄贝沙坦等药品,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为落实‘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我县积极推进‘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高血压患者每人补助200元,糖尿病患者每人补助300元,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补助500元不设起付线,医保报销90%。”宣汉县医疗保障局局长赵君臣介绍说,目前全县已认定“两病”患者93223人,“两病”患者用药61018人,用药比例达65%,用药率稳居全市第一。同时,采取“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成功引进7个社会组织(含本地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参与购买服务,街道“一站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全覆盖,县级医疗机构近三年来累计减免老年人就医费用100.4万元。

近年来,该县注重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老龄工作在服务大局中的地位,持续完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据县卫健局局长姜林介绍,宣汉县60岁以上老人22.1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7.5%,65岁以上老人18.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4.7%,正在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针对这一现象,该县全面落实优惠政策,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强化政策保障。宣汉县委、县政府体民心、察民情、顺民意,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认真谋划,高位推动,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内容,及时印发《宣汉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科学建立《宣汉县推进医养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互通的医养结合协同推进机制。

加大保障力度。印发《宣汉县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宣汉县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宣汉县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保障工作开展有力有据。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369.49万元,用于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严格落实入住老年人100元/每人每月运营补贴,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实行110元/每人每天包干,并补助23个公办敬老院医务室建设费各5万元。三年来,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共6万元,占比达5%。

探索医保改革。大力探索对安宁疗护、家庭病床服务实行按床日付费改革试点,已落实单次住院天数超过60天的安宁疗护长期住院病例倾斜政策。

开对方子 医养结合有深度

“我们住进湖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冬天又热和,热天又凉快,居家可养老,享乐家门口,这个事情办得很好!”77岁的邱先富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为了让老年人每天都感到开心、幸福,我们社区安排了志愿者,经常来跟他们一起聊天,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宣汉县东乡街道办湖山社区工作人员刘阿姨说。

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近年来,宣汉县不断改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养老院等基础设施条件,全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融合养老服务,确保老人有所养、养得好。

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在全县23家公立敬老院建设医务室,派驻医务人员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12家民办敬老院分别与就近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检查。83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农村幸福院(含3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与就近村卫生室建立巡诊机制,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常见病诊治、合理用药指导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优化医疗机构养老服务。先行探索精神病人医养结合康复新模式。将县精神病医院工字楼建设为精神康复院,搭建起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比邻建设和信息共享平台。土黄镇中心卫生院改建业务用房2000平方米,新增医养床位60张,建成集医疗保健、康复养护、老年教育为一体的医教养中心,近期将完成施工投入使用。全县42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均建成中医馆,开展全科转岗培训26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6期,10项治疗性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巴山大峡谷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心、宣汉县百里峡中药材博览园已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已编制完成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总规和详规,融入医学研究和宣传,建设药博园和中医馆。

做优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创建友好型服务社区和友善医疗机构。适老改造老旧小区60个,新增安全岛3处,既有住宅安装电梯245部,受益人群4万余人,新建公共设施和涉老设施无障碍率100%。开设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建成省、市、县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54家,公立医疗机构成功创建率达97.8%。全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5家,开设老年病科4家,占比为80%。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置康复科,县中医院设置治未病科,推进居家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2022年,大力实施健康敲门行动,全县13家医疗卫生单位为2865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三个一”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居家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质效。做实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成立巴人广场太极拳队等41个“老年人兴趣社团”,积极组织医疗机构志愿者到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老年生活。

铺设路子 医疗服务有温度

“多亏有了县三医院志愿者上门服务,我不用担心压疮反复发作了,而且他们还能陪我说说话,心情也好多了。”家住蒲江街道的陈大爷指着自己腰部的压疮欣慰地说。

“我院创新‘上门服务’模式,帮助解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主要提供管道护理、伤口护理、老人居家体检、康复指导、心理疏导、慢病随访、安全照护等延续护理服务。”宣汉县三医院工作人员罗为裙说,该院成立了“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经常到老年人家里开展护理工作,全面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近年来,宣汉县创新多元化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模式,铺设医疗服务“新路子”,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全县老年人“夕阳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该县大力实施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宣汉县人民医院建立安宁疗护服务管理制度,对安宁疗护病区进行规范化建设,设有舒缓病房、治疗室、谈心室、移动式洗浴及告别亡者等设施,设置安宁疗护病床11张,目前入住患者4名;探索精神病患者医养结合康复管理新模式,宣汉县精神病医院与县特困人员精神康复院比邻建设,“住院床位”和“养老床位”科学转换,配有康复治疗室、室外作业治疗区等专业康复治疗及娱乐设施,开展康复患者志愿者“理发”“洗碗”“照护病友”等服务,并与玩具厂合作开展来料加工“手工”作业。在县残联支持下,设置3亩多土地作为精神病患者康复农场,引导患者参与适度农作物生产,通过技能培训促进身心康复,帮助尽早回归社会。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30个、床位4894张,各类医疗机构662家、床位6463张,多次荣获四川省敬老模范县、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张平 漆楚良)

编辑:QT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