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成都大运会临近!“衍匠”文创基地订单忙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3-04-03 12:23:10 【字体:

51网讯(实习记者 黄瑞)“成都大运会进入倒计时,我们都铆足了劲,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制作。”3月30日,在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衍匠”残疾人文创基地,一批衍纸工匠正认真专注地忙着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和会徽衍纸画制作。

衍纸工艺是用专用工具,将细长的纸条一圈圈卷起来,再运用卷、捏、拼贴组合,创作出精美的衍纸作品。2020年,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以公益友善特许的方式,支持温江区“衍匠”残疾人文创结合大运元素研发衍纸“蓉宝”“会徽”。

参与“蓉宝”“会徽”衍纸画制作的工匠是来自公平街道的26名残疾人,经过专业培训和反复练习,他们的制作技技艺和手法越来越娴熟。衍纸画工匠周力在“衍匠”文创就业基地工作已经一年了,目前,他制作一个“会徽”要用一个半小时,制作“蓉宝”要用两个小时。“随着大运会的临近,订单激增,我们加班加点制作,我每天工作将近九个小时,可以完成六幅‘会徽’衍纸画。”周力说道。


据了解,衍纸画工匠们结合订制订单需求,尝试将“会徽”衍纸画的尺寸从7寸调整为A4纸大小。尺寸的变化带来了工艺的变化,更考验工匠的细致与耐心。“尺寸变大后,纸圈量增加了1.5倍,需要用针进行固定,待固定成型后再进行粘贴,工艺难度和制作时间都有所增加。”衍纸画首席技师王林江说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参与衍纸画文创产品设计制作的残疾工匠人均月增收约1600元,产量高者可月入万元以上。通过学习技术,实现了灵活就业,增加了个人收入,让大家感到自豪:“我们既为成都大运会出了一份力,也通过劳动实现了自身价值。”

公平街道以“前店后厂”模式打造“衍匠”残疾人文创基地和“追梦列车”残疾人文创空间,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文创产品设计制作展销,集聚文创人才、孵化包装文创项目等,通过文创赋能助残,以产业、项目带动就业增收,吸纳了残疾人就业40余人,带动就业60余人,近3年销售收入达130余万元。

“我们通过培训残疾人手工匠人,孵化具备残疾人属性的文创项目,引育文创人才、团队,打造自主品牌,依托江安河活力新潮消费带建设‘前店后厂’的残疾人文创基地,销售残疾人文创产品,提供订制化服务,以文创产业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为残疾人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就业创业机会,帮助残疾人追梦、筑梦、圆梦,为建设‘城市向善•自带光芒’的温暖温江贡献力量。”公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钟妍妍说道。

编辑:thj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