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工作法 达州市宣汉县人大常委会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一体联动:构建合力监督“大格局”
“县人大在专项调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时,邀请了县纪委、县委宣传部等部门和人大代表共同参与,对我们的工作做了一次法律、纪律、舆论的大体检,对我们的工作作风转变、行政效能提升意义重大。”在听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专项报告后,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玉平深有感触地说。
县人大常委会立足“三农”工作新形势,紧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任务,探索实施与县政协、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联动,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的新型监督模式,对全县饮水安全、种养殖业技术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实现了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委专责监督、宣传舆论监督、政法执法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的有机融合、相互协调,确保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监督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一体推进,监督合力显著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性明显提升。
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唐灼说,“‘人大+’监督模式在助推全县乡村振兴效果很好,县人大和县监委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互送、成果共用”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人大监督和监委监督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今后还要多开展这种联合监督。”
在‘人大+’监督模式的带动下,全县2764名省、市、县、乡人大代表纷纷行动起来,围绕全县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工程,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查研究,全面收集问题,督促工程进度,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在全县掀起了“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是监督员”的热潮。
一项调研:找准乡村发展“软弱散”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贯彻落实到人大各项工作全过程,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重要领域,坚持问题导向、一线思维、目标引领,组织常委会委员、专家组成员和人大代表深入全县37个乡镇(街道),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专合社,专题调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多渠道、全方位收集意见建议,客观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深入细致找准困难问题。
历时3个月的深入调研,一份质量高、针对性强的调研报告分别报给县委县政府,报告中详细罗列了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生态振兴等6个方面47项短板,同时“对症下药”提出要完善体制机制、狠抓特色产业、突出绿色生态、强化人才保障等意见建议。
一次视察:汇聚提档升级“好点子”
去年9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大成—君塘乡村振兴农旅示范区建设情况。视察组先后进园区、入乡村、看产业、访农户,由点及面、以小见大,检阅建设成果,参观精品亮点,共谋发展良策,人大代表积极履职、集思广益,100余条意见建议火热出炉。
“常委会有活动,代表就有行动。”在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每年组织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同时,依托乡镇人大代表之家、村(社区)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广泛开展走访、接访等活动,广泛收集农村群众、农业业主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2022年,收集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意见建议400余条。
一场询问:共寻振兴破题“金钥匙”
监督不走过场,才能体现刚性,见到实效。结合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一场辣味十足、气氛活跃的专题询问会议召开了,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财政局等18个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场接受询问,在“一问一答一测评”间,共同找到6大类47个问题的“金钥匙”。
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采取“一周一督促、一月一问效、一季一评价、半年一报告”的方式,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推动《询问意见》整改落实,用实际行动扛起服务大局促发展的履职担当,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书写了人大精彩篇章。(张平 王雪花 肖彦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