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三台公安情报指挥中心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
51网讯(赵丹 记者 吴健)日前,公安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对全国公安机关194个成绩突出青年集体、598名成绩突出青年民警予以通报表扬。其中,三台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
三台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于2022年1月正式运行,去年以来,情指中心紧盯公安机关“情指行”一体化改革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创新符合三台实际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在情报信息研判、勤务指挥调度、案事件核查处置、风险防范化解、网络舆情管控、新冠疫情防控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全县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建引领 锻造公安铁军
面对近年来重大突发案事件多发、公安机关安保维稳、应急处突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情指中心党支部班子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队建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出了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公安情报指挥铁军。全体班子成员带头讲政治、讲党性,团结协作,敢于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全体党员牢记宗旨使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自运行以来,荣获集体嘉奖一次,一名民警获三等功,专职指挥长谌晓蓉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一名辅警被省公安厅评为“成绩突出个人”。
改革创新 打造最强中枢
纵深推进“情指行”一体化改革,实体运转指挥调度、风险防控、智慧侦查、舆情导控、指令督办五大专班,积极争取专项经费,从软硬件层面实施全方位升级改造,建立完善配套机制,实体入驻、合署办公、统筹指挥,破解了以往警种单线作战、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警种联动协同、业务集成融合,高效运行“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旗舰”效应,在全市率先完成情指机构改革与“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改革,被授予全市公安机关“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示范点。
科技赋能 营造智慧警务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服”在数字化改革中纵深前行,组建了汇聚各类视频资源、各类实战应用权限的智慧侦查专班,深度对接融合110接处警、大数据平台、监控视频等系统资源,承担需多警种、多层级参与的案事件处置、情报研判、线索核处、警情处置、人员管控等工作的在线合成,统一归口数据推送流转、请求服务、指令核查与管控反馈,达到“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形成合成作战“一点发起、全网响应”格局,实现警力与平台24小时运作、研判与实战24小时联动、情报为基层24小时服务,切实提升警务实战工作质效。2022年,共研判案件线索1618条,出具详细的研判报告522份,明确犯罪嫌疑人582人次。同时还在全县疫情防抗工作中承担了重要职责,会同卫健、疾控等部门,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疫情防控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你先歇一下,换我来!”这是2022年7月,智慧侦查专班成员坐在电脑前在说得最多的话。连续奋战一个星期后,尽管双眼遍布血丝,但他们仍然守在电脑前寻找着蛛丝马迹。面对入夏以来金石、西平、新鲁等地耕牛被盗案多发的情况,专班成员迎着酷暑、啃着面包到现场周边实地勘探取证,采集到近100G大小、1300个的周边监控视频,一帧一帧的回放查找嫌疑人踪迹,最终确定了三名犯罪嫌疑人,配合专案组成功将其抓获,追回被盗耕牛7头。
薪火传承 擦亮为民品牌
“您好!三台110,报警请讲……” 一句铿锵有力的声音,总是给每个遇到危难的人送去最及时的关怀。作为24小时在线的人民守护神,三台110报警服务台已历经26年的发展与变革。从最初只有三部座机的报警服务台,到如今日均接警370余起的指挥大厅,有一个身影始终如一,那就是坚守三尺接警台26年的“网红民警”“寻亲达人”谌晓蓉同志。
无论寒暑、不分昼夜,谌晓蓉一直坚守在方寸之地的报警台前,兑现着“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庄严承诺。26年来,由她亲自接处警情达10万余起,救助群众9000余人次,参与处置各类重大案(事)件3000余件,会同相关部门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人,帮助了30余个家庭破镜重圆,以26年的艰辛与付出荣获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最美基层民警等各项殊荣,受到了省市县各级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和诚挚慰问。
在她的典型示范和“传帮带”效应下,接警台始终保持精准定位、快捷处警、高效运转,各位接警员也被警界同行和外界群众赞誉为“个个都是活地图”,连续多年创造了“群众百分之百满意,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百分之百满意”的“双百110”辉煌成绩,涌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为民事迹。
1月5日17时许,接警员接到一个报警电话,刚一接通,电话那头便传来一名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还有一位母亲焦急的声音:“我1岁的儿子玩水果刀把手指切断了,必须转院做手术,现在正往绵阳市区赶的路上,求求你们帮帮忙!”接到警情后,接警员立即从报警人的位置推断出,按照平时速度赶到市区至少要两个小时,加上临近春运,道路极易发生拥堵,便一方面告知报警人改道走高速路,另一方面迅速对接市、县两级交警,为其沿途提供引导、开辟生命通道。最终在多警种的共同努力下,100余公里的路程仅用了65分钟,就将受伤昏迷的小孩送到了绵阳市创伤骨科医院,使其得到了成功救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