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专著发行仪式在蓉举行
51网讯 (记者 雷琰)5月11日,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15周年和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四川大学水电学院、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西南交大出版社等单位共同举行《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理论、技术与实践》专著(以下简称“专著”)发行仪式。
该书是国内首部系统论述我国地震预警技术、政策、法规、服务与实践成效的专著,介绍了我国地震预警技术“从无到有”、从小规模试点到大规模应用、从多主体研发到集成应用的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的历程,反映了国家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媒体与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国家地震预警体系的成果,体现了我国“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地震预警领域的实践成效。
该书指出,本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国家地震局及其直属机构在地震预警技术研发、地震预警监测网建设、地震预警服务网建设、地震预警政策法规建设、地震预警社会科普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动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使其成为保障和服务民生、助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国家地震预警科技创新,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工作部门、通信企业、终端厂商、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等发挥各自优势作用,共同营造了中国地震预警事业实现内生式发展的有利环境。2020年11月,中国地震局与成都高新减灾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警创新之路。
“自汶川地震后起步到现在的15年中,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科研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地震预警核心技术指标(响应时间、可靠性)、应用服务规模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专著第一作者、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在汶川地震15周年之际发布此书,回应了2008年汶川地震后,减灾所在成立时确定的“初心”——“下次大震,中国有预警”,这一创新成果在技术与模式创新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许多方面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推动我国从单一灾种预警向多灾种预警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国家公共安全治理工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