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三断”条件下 看四川如何打通空中救援通道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3-05-12 14:58:51 【字体:

51网讯(记者 骆寓言)“报告指挥部,某陆航旅2架直升机已做好起飞准备,预计25分钟后到达预定空域,执行受困群众转移、救灾物资投送任务。”5月8日,四川省2023年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模拟了乐山市沐川县发生7.0级地震导致灾区多处出现断网、断路、断电(以下简称“三断”),舟坝镇形成孤岛,亟待救援的情景。

“地震”发生后,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军地、企地、区域等联动机制,收集灾区起降点经纬度、航路气象、起降条件等信息,及时通报西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和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立即开展灾情侦察和会商研判,划设1.5万平方公里救灾临时飞行管制区,开辟成都、西昌、新津等地至沐川、宁南的6条空中绿色通道,以及9个救援侦察空域,明确飞行航线、飞行高度、空中避让原则,成立军地联合指挥组,依托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新配备的移动塔台车,统一指挥调度航空救援行动。

为尽早将抢险力量和救灾物资送达“三断”地区,作为航空应急救援核心装备的直升机,它们能快速到达水、陆路不可通达的作业现场,实施搜索救援、物资运送、空中指挥等工作。据悉,在“9·5”泸定地震中,两架军机第一时间飞抵泸定,在高山峡谷、气象条件复杂情况下,第一天连续飞行12小时、13个架次,转运18名重伤员、31名轻伤伤员、82名群众,投送食品医疗物资4.2吨,在抗震救灾初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塔台塔台,我是AS350机组,现已到达沐川中学上空。经侦查,直升机起降点位有两个,净空条件良好,地面相对开阔,可同时起降M-171、K-32等大型直升机两架……”在演练现场,一架搭载了2名社会力量广元恒运救援队队员的AS350直升机同样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据广元市恒运机械应急救援队队长李猛先介绍,该型直升机起飞重量轻、转弯半径小,对起降场地要求低,具备机动灵活的特点,搭载卫星通信系统,可实时回传灾区画面,适合前突侦查。

危重伤员转运也是演练的重要科目之一。“报告指挥部,一名伤员出现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生命垂危,急需开展抗休克治疗,移动医院现有设备无法实施有效救治,建议立即转送省人民医院。”指挥部庚即调派AW109医疗直升机,向省人民医院快速转移。

据悉,阿古斯塔AW109直升机搭载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注射泵、脊柱板、氧气瓶等医疗救援设施设备,在第一时间赶赴演练现场,担负起危重伤员转运这一重大任务。它凭借其宽敞舒适的救援舱和出色的性能表现,能在灾情发生时极快响应号召奔赴救援一线,妥善运送伤者,为重伤人员开辟珍贵的生命航线。

转运伤员、投送救援队员、侦查灾情、恢复公网通信……此次演练共出动直升机7架、大型固定翼无人机2架。在一次次安全起降,一趟趟艰苦飞行,一遍遍抢通救援通信中,航空救援力量正全速搭建生命之桥。

编辑:WY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