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集中力量打造千亿级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51网讯 6月6日,记者从广元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 聚力实现“五项目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打造中国绿色铝都专场会上获悉;广元市将依托“北铝南铝”交汇地、全省铝基新材料产业唯一基地市优势,突出抓好铝基新材料这个首位主导产业,开启“中国绿色铝都”高质量发展新“铝”程。
“广元经开区发展铝产业已有30年的历史,是全市铝基新材料产业的主阵地、核心区。”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杜剑表示,将通过3—5年的努力奋斗,把经开区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铝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将铝产业培育成为全市第一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将广元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色铝都”。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该市成功引进年产25万吨林丰铝电、年产25万吨中孚铝材项目,两项目用能由转移前的火电变为落户广元后的绿色水电,实施节能技改采用了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年综合能耗减少12.6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氟化物实现近零排放,较转出地分别减排570万吨、240吨左右。
广元将立足做深做长产业链条,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壮链工程,构建起优势互补、资源互享、信息互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在产品越做越薄越做越精上下足功夫,延伸产品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杜剑介绍,广元将充分发挥中孚、林丰等龙头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实现下游企业更多集中集聚,逐步形成庞大的功能性产业集群;面对目前仅有的61.5万吨原铝供应不足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中国西部(广元)铝锭贸易中心作用,每年实现100万—300万吨铝锭棒材交易量,充分保障下游企业原料需求,努力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积极推动组建西南地区铝产业联盟,定期举行产业发展相关活动,实现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西南地区铝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按照产业精进线路图,广元将实施“四大发展行动”。大力实施项目招大引强行动。按照《铝基新材料产业链规划培育图》,紧盯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和高附加值项目,立足行业领域大企业、好企业,开展精准化、择优化招商。今年计划招引20个以上亿元铝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再通过一年的努力,聚集100家以上的涉铝企业在开发区建成投产。
大力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2022年,广元中孚公司产值实现了132.7亿元,也是全市唯一一家过百亿的工业企业。广元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产值过200亿的企业1家,100亿以上企业4家,50亿以上5家,20亿以上企业10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力争实现本地铝产业企业上市1—2家,逐步实现企业梯次培育的强劲发展态势,推动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按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模式,依托广元铝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立足铝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和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精准立项科研项目,推动研究成果就地就近转化运用。同时,以技术创新驱动促进项目招引,正加快建设省级铝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全面提升研发、检测中心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牵引作用。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让干部都落在产业链上、政府围着企业”,高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捷化、顺畅化营商环境。
“政策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要素保障有力”。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凌云介绍,广元是“北铝南铝”交汇之地,已构建起“绿色水电铝—铝精深加工—铝资源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形成以广元经开区为“核心”、青川和剑阁为“两翼”的发展格局。现有规上企业近50家,电解铝产能61.5万吨(占全省产能58%、规模全省第一)、再生铝产能170万吨(建成25万吨、在建75万吨、签约待建70万吨),铝加工能力180万吨,产能规模、产品种类、技术装备等走在全省及区域前列,被中国铝业协会授予“中国绿色铝都”称号,2022年实现产值342亿元。
未来3年,广元将把铝基新材料产业作为工业首位主导产业,持续贯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实施原铝规模扩能工程、延链强链补链工程、绿色创新转型工程,到2025年,力争形成100万吨电解铝、100万吨外购铝锭、200万吨绿色循环再生铝、500万吨铝加工能力。(刘怀英 赵海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