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中国首部熊猫主题驻场音乐剧在蓉热演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3-06-09 17:15:43 【字体:

51网讯 (记者 雷琰)日前,全新沉浸式驻场演出作品音乐剧《熊猫》正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无限山丘·熊猫剧院热演。

熊猫IP再造:打造成都城市新名片

音乐剧《熊猫》是由中国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倾情打造,由著名编剧、导演周可、著名作词家梁芒、韩国著名作曲家张少瑛等国内外顶尖行业人才携手呈现的全新舞台力作。

该剧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之先河,是中国首部熊猫主题驻场音乐剧。出于对驻场演出的本土化需求、受众的多元化程度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主创团队选择运用“高概念”的叙述和想象,让整部作品不仅有着奇幻绚烂趣味十足的外壳,又不失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刻的人文哲思,是一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台佳作。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和成都的名片,同样也是深受全球人民喜爱的“世界级IP”,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从电影到潮玩,国内外对于熊猫这一文化符号的表达可谓恒河沙数。音乐剧作为一门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极高的市场接受度,《熊猫》作为中国首部熊猫主题驻场音乐剧,植根于成都城市肌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不仅能够出色地再生出真正让中国观众有文化认同感的熊猫IP艺术作品,还将凭借国际化的艺术语言,打破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共鸣。

现如今,国内游的内循环已然开始打开,成都作为国内网红之都,旅游客群更为年轻化、潮流化,而作为这样的一座魅力都市,自然需要一部符合城市气质的旅游演艺作品。音乐剧《熊猫》将以打动人心的优质内容为基石、以跨界融合推动IP持续增值,布局熊猫IP全产业链,构建具有持久生命力和超高辨识度的世界级超级IP,从而实现以熊猫IP作品反哺熊猫故乡,成为中国熊猫整体IP开发的潮流演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成都城市文化新名片、四川文旅新地标。

树立文化自信:营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精神家园

音乐剧《熊猫》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和谐共生的故事。剧中五位熊猫勇士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仁爱、力量、谦逊及信仰,他们于逆境之中保持积极乐观、包容开放的心态,团结一心将独守地心的叛逆少年龙降服并治愈了龙的“贪嗔痴慢疑”,最终成功守护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和整个星球。

正如剧中的熊猫勇士们共同守卫着我们美丽的星球,音乐剧《熊猫》也意图全力营造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有温度有深度的精神家园。用“熊猫”在国际旅游具有超级知名度的中国符号进行创作,也是传播中国故事与善意的文化输出。

助力文化传承:让西南非遗焕发崭新活力

扎根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音乐剧《熊猫》,自四川特色人文土壤中汲取养分,以幽默生动的表达体现着川人乐观豁达的态度,作品融合了川剧、川味嘻哈和川派杂耍等大量具有四川特色的文化元素,还融入了布偶戏、竹编技艺、自贡彩灯、武术和太极等异彩纷呈的非遗文化元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传承、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一直在探寻存续于当今社会的方法和挖掘潜在的商业价值。音乐剧《熊猫》在尊重非遗文化活态流变的基础上,将部分极具代表性的西南非遗艺术有机融入到作品细节之中,别具匠心地完成了非遗艺术的应用与焕新,比如在角色“风车车”的塑造中就采用了川剧吐火的非遗绝技;在服装方面,“成双公主“的裙子运用了皮影的创作元素,在皮质表面刻上了熊猫和林麝等小动物;在舞美方面设计师大量采用自贡彩灯工艺和竹编技艺等四川特有艺术表现手法……非遗艺术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也赋予了作品鲜明的地域风味与传统美学意蕴。这是传承非遗文化之路上一次双向赋能的尝试,也是中国原创音乐剧助力文化传承的有力实践。多元化的传播手段,与国际游客的直接沟通,借助城市整体传播流量,可以最大限度挖掘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内涵,造就文化旅游的下沉市场再开发,真正意义的让民族的瑰宝成为世界的瞩目事件。

李盾和创作团队希望《熊猫》这部“小而精”的音乐剧能够助力文旅演出行业迸发新生机,以爱和相信的力量在观众心中注入生之希望,唤起观众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编辑:WY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