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都江堰市严备防汛人力物力,筑牢汛期安全“大堤”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3-07-17 17:13:38 【字体:

当前防汛形势已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期,我省全域气温不断攀升,雷电、强降雨、大风等各种灾害性天气接踵而至。为有效应对一系列洪涝灾害,都江堰强化风险意识、紧抓防范,压紧压实责任,落实落细举措,全面筑牢汛期安全防护网。

闻“汛”而动,提前做好信息研判

“汛期气象多变,在天气‘变脸’之前做好信息研判,这是‘防’字第一步。”据介绍,目前都江堰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防”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统筹市、镇街、社区、监测点、专职监测员组建了“五级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依托“微网实格”机制,充分发动全市805名灾害信息员对市域内361处地灾隐患点实施监测。

除了让网格工作机制发挥最大效能,都江堰还在气象预警与风险研判两个方面紧抓部门联动,为防汛工作开启“双重”保险,为防汛减灾工作决策提供预判依据。

“在气象风险预警方面,实行气象联合会商制度;在灾害风险研判方面,实行联合督查制度。”该负责人介绍,由市防汛办进行综合协调,召集相关部门进行每月定期、重要节假日及突发性雨情气象预警会商,同时与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搭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做好“最后一米”预警预报,提升预警信息的时效和精准度。气象预警发布后,由市防汛办牵头,联合规自、水务等部门开展现场安全督查,督促检查各镇(街道)值班及应急准备情况,并利用“天通一号”卫星电话进行抽查检查,加强各类隐患排查和监测,进一步做好提前避险和临灾避险工作。

以“巡”备“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境内水网密布,河流纵横,尤其是夏季,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仰山慕水。据悉,该市将河流涉水区域安全隐患排查作为汛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市级领导包镇街、镇街包社区、社区包组、干部包户”的包保责任体系,压紧压实防汛安全责任。应急、规自、水务等部门定期开展自然灾害联合巡查,并分别针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江河险工险段制定了应急预案,实现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一处一预案”。

“五一小长假之前,我们就联合朱家湾林盘所在的马祖社区加固安全设施,在范家桥至马祖寺桥沿河两岸,修筑起5公里长的防护栏并沿途设置警示标语。”位于都江堰市石羊镇的朱家湾林盘一片葱郁,跟随该镇分管防汛安全工作负责人的脚步,记者看到“小心落水”“禁止下河”一类的标语标识沿着河流栅栏随处可见。

林盘内水域错综复杂,为了准确掌握河流涨水情况,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沿河进行巡查。“一次巡河大概需要2小时,早中晚3次,烈日炙烤下的河滩酷暑难当,但是群众的安全最重要”。朱家湾社区书记范晓波对记者说到。

以“迅”应“汛”,细致做好抢险救援保障

应急救援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该市未雨绸缪,提前备足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应急救援队伍实行24小时备勤制度,确保救援队伍能够第一时间调得出,抢险装备能够第一时间送得到。

“河东河西片区各建了一个救援装备库,主要储备水域救援装备等应急抢险物资。”据都江堰市应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前已对全市防汛物资装备储备摸底更新,积极推进应急救援装备库建设,配备冲锋舟、无线电、生命探测仪等应急救援装备,并为金马河、白沙河、味江河等河道新采购了一批防汛抢险救援设施设备。汛期来临前,及时对铅丝笼、救生衣、防洪石、六面体及全方位自动升降灯等防汛抢险物资进行了补充,目前已将部分应急性、用量大的应急物资前置到各镇(街道)储备,确保险情发生后“抢早抢小”。

在救援队伍建设方面,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46支1632人,建立健全队伍执勤、备勤、管理等机制,分批分项目对队员进行专项培训和综合培训。据悉,都江堰市还与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汶川县结盟,成立了龙门山系成都片区应急先锋党建联盟,联合打造一支防范、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常备军”。(谭通 记者 骆寓言)

编辑:WY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