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造”医疗机器人亮相天府国际生物城文化中心
51网讯(记者 邓霞)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神经可视化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8月16日,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携研发产品亮相天府国际生物城文化中心一楼大厅,围绕着数字人体3D柱状屏幕,陈列着各类医疗机器人,让参观者仿若置身科技大片场景,夺人眼球。
作为全球首创的神经可视化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主要运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教学与临床,AR技术的拓展运用,虚拟补充手术视野。“如今临床上脊柱类手术医生紧缺,该机器人正好能填补此空白。” 华西医院骨科团队成员舒畅介绍说,神经可视化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在术中对周围神经清晰可见,让手术用时缩短一半以上,极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精度,大大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并能够实现手术中对医生的辐射减少80%以上,基本实现“零辐射”。
对于3D打印,这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而当天现场展示的这套具有全球首创技术的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能代替传统骨折后的石膏固定,精确高速打印外固定支具,患者受伤后经1-2分钟实时扫描后台数据推送到打印机,20-30分钟即可精准打印出固定支具,效率是传统3D打印技术的20倍以上。“它主要是用于外固定支具的3D打印,尤其是针对四肢骨关节的创伤急诊和术后固定,比如腕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能够帮助急诊医生为患者迅速高效处理患处,患者佩戴轻薄舒适易取戴。”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精创浩达CEO吴文韬说。
除此之外,现场还展示了能帮助医生精确定位病灶的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能帮助卒中患者在家做手指精细康复训练的云物联手部康复机器人、能辅助医生进行中医远程舌苔诊疗的中医智能舌诊仪等。据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研究员李康介绍,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项目,从诊断、治疗到后期康复,实现了全链条覆盖。“我们将医疗与机器人相结合,目的就是要把顶级医院优秀医生的经验转化成机器人产品,将他们的经验复制到县域机构,让县域医疗机构也有与顶级医院一样的诊疗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