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台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让老字号 “新潮”起来
51网讯(记者 王旭)9月14日,四川省商务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四川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政策解读。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办法》制定总体情况,并就下一步贯彻实施进行了解答。
据悉,省委、省政府同意将四川老字号认定纳入省级以下创建示范活动,省商务厅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文物局联合起草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继通过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及集体决策等程序,最终形成《办法》并发布,将于2023年10月2日正式实施。
针对创建主体易混淆的情况,《办法》明确四川老字号是指注册地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历史底蕴深厚、巴蜀文化特色鲜明、工艺技术独特、设计制造精良、产品服务优质、营销渠道高效、社会广泛认同的品牌(字号、商标等)。拥有该品牌的企业,同步认定为四川老字号企业。品牌和企业,两者互为一体,须同时进行申报和认定。
中华老字号要求品牌创立时间50年(含)以上、企业主营业务连续经营30年(含)以上。省商务厅综合考虑现有四川老字号基础、产业发展需求以及阶梯式培育需要等,与省级有关部门会商后对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将四川老字号品牌创立时间确定为40年(含)以上、企业主营业务连续经营20年(含)以上。为提升示范创建的规范性,《办法》明确,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周期为三年,为有效衔接,四川老字号示范创建原则上也是每三年开展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打破了老字号“终身制”,建立“定期复核、有进有出”管理机制。明确企业要按规定时限报送相关信息变更及年度经营情况,各地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对老字号品牌和企业开展常态性检查和抽查,商务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每三年开展一次复核工作。对复核中及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约谈、整改甚至移出老字号名录。
据悉,四川曾在2006至2009年间开展三批次四川老字号认定,目前,全省现有四川老字号品牌125个(含中华老字号48个),所属企业109家,其中食品酿造77个,占61.6%;餐饮住宿30个,占24%;其他行业共计18个,占14.4%。川酒是我省特色产业,获授牌老字号酒企22个,占老字号企业总数的20.8%。2023年上半年,我省的中华老字号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176.7亿元,同比增长20.8%,高于全省网络零售额1.4个百分点。
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老字号企业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另外,老字号分布的行业也相对狭窄,以食品酿造、餐饮居多。亟需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老字号“定期复核、有进有出”管理机制,从整体上优化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环境。
《办法》还明确了标识和牌匾的规范使用。四川老字号目前还没有LOGO,省商务厅先把标识使用规范制定出来,后期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待确定后在其官网上公布并使用。
为推动老字号的传承创新,我省商务、文旅、市场监管、文物等部门先后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加强老字号知识产权和文化遗产保护,支持老字号企业开拓市场,提升老字号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老字号这块“金字招牌”。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持续开展政策的宣传,及时启动2023年四川老字号的认定工作,在适度增加老字号数量的基础上,着重从优化结构入手,挖掘培育川茶、川药、川创等老字号品牌,拓宽老字号的行业领域分布,同时对前三批认定的四川老字号开展复核。将联动各级有关部门,深入研究提出可落地、可操作的务实举措,让老字号在守正中“新起来”“潮起来”。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通过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四川·百城百艺”、优秀非遗工坊、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等品牌的评选认定,依托非遗工坊、非遗保护传承基地、非遗集市、非遗特色景区,通过面向公众开放、非遗体验、研学旅行等活动,为老字号的创新发展提供平台。
省市场监管局则将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将老字号商标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构建老字号商标权前端监测,中端重点保护,后端严格执法的保护格局。
省文物局将加强老字号文物资源调查研究及系统性保护,加强老字号文物展示利用和安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