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如画风光——四川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访阿坝州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区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3-10-26 16:24:49 【字体:

51网讯(记者 张宸菱)10月的阿坝秋意正浓,顺着蜿蜒的山路向前,目之所及是叠翠流金的诗意画卷。10月24日,记者跟随2023年四川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前往阿坝州松潘县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探寻当地如何加强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守护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阿坝州,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其中,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松潘县岷山山系弓杠岭。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则是岷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各种高原湿地动植物的生长与繁育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

记者团走进于去年7月开馆的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通过极具科技感的裸眼3D、光影效果和互动体验,了解到公园内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认识到湿地在净化水源、保持水土、保护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希望通过科普馆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普及生态科学,促进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和谐发展。”松潘县林草局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事务中心主任李娴说,为筑牢湿地安全屏障,他们广泛开展科普、研学、教育等活动,还将川主寺镇第二小学设立为“湿地自然学校”,让湿地保护意识深入家庭、深入群众,带动当地百姓实现观念转变、积极加入到湿地巡护管护的队伍中来。

据介绍,近年来,松潘县采取科学限牧、种草等措施,开展填沟还湿、植被恢复、边坡治理、沙化治理、科研监测体系建设等项目,大力推进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进一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风光

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同样书写着生态保护答卷。正是观彩林、眺雪山的好时节,记者走进其间,看到熙熙攘攘的游人、如诗如画的风景,清澈明丽的湖泊与秋叶辉映,各种色彩交织晕染。这个景观奇绝、生态多样的旅游胜地,时至今日仍然享誉四海。

这与当地对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的高度重视息息相关。这些年来,九寨沟不断创新推行管理举措,如开通环保观光车、推行“沟内游,沟外住”的旅游模式、实施限量旅游政策、采用环保厕所等,尽可能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位于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域的九寨沟,自然灾害频繁,当地采用了多种手段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监测工作,对于地震造成的遗产地内生态环境质量严重受损,则探索出世界遗产抢救修复、保护恢复新模式。

据九寨沟管理局科研处处长王琦介绍,针对火花海在地震后决堤,当地创制了改性糯米灰浆生态环保修复材料,构建了“固基、筑坝、护坡、防渗、塑形、覆绿”成套技术体系,首次完成了自然遗产近自然修复。针对震后裸露的边坡,他们实验研究苔藓培植,推进人工覆绿项目。这些国内首创的技术研发运用,对防治水土流失、加快生态恢复作出了有力贡献。如今,九寨沟区域内全域植被已逐渐修复,备受关注的火花海恢复了昔日美丽。


生态修复后的九寨沟火花海

编辑:XFJ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