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职工“三创”大赛总决赛在京举行
10月29日至11月2日,首届全国职工“文化创意、岗位创新、管理创效”大赛总决赛在北京隆重举行。572项职工创新项目进入总决赛,其中文化创意赛道118项、岗位创新赛道315项、管理创效赛道139项。最终在总决赛中,三个赛道共95项成果获得一等奖。其中由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申报的成果《这是咱的家》等18项获得“文化创意”成果一等奖;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申报的《聚焦量子科技创新 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以“源·传·用”三步走高质量推动量子重力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等53项获得“岗位创新”成果一等奖;由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管理创效基于数据模型构建的炼钢厂全要素应用场景的管理创新实践》等24项获得“管理创效”成果一等奖。另有185项成果获得二等奖。180余项优秀成果在现场进行了展演展示推介。
据悉,全国职工“三创”大赛决赛由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主办,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企业与班组建设专业委员会承办,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协办,鞍钢集团工会委员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工会联合会等13家单位支持举办。旨在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才强国建设的要求,培育壮大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力量,通过具体的举措,调动全国各地工会、企业和职工的力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着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10余位大国工匠、20余位全国劳动模范携成果参赛、分享创新经验,为大赛注入“高技能基因”。
据介绍,这场汇聚产业工人创新智慧的全国性赛事,突出全国职工“匠心筑梦·向新而行”主题,凸显“匠心庆百年·三创见非凡”。自今年3月大赛启动以来,共收到1242项申报项目。经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共有953项成果进入复赛。在此基础上,572项成果晋级总决赛。这些成果涵盖机械冶金、航空航天、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28个行业,涉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文化传播等16个重点领域。一线职工主导的项目占比超过90%。
分赛道来看,文化创意赛道的118项成果,打破了“工业=冰冷”的刻板印象。职工们从敦煌美学中汲取灵感设计国宴餐具,将极薄钢材巧妙转化为冬奥会文创产品,在地铁空间打造城市记忆墙,在工位上点缀精神图腾鼠标垫,一系列富含创意与温度的作品,生动诠释了劳动之美与文化之韵。
岗位创新赛道的315项成果,直面企业生产中的“痛点”与“难点”。职工们通过小改小革与自主创新,有效破解诸多生产技术难题。例如一套自主研发的轧制技术,使1180MPa级超高强钢产能跃居世界领先;一台全地形管道自动焊装备,焊接效率提升3倍;一项双电机驱动桥构型,成功打破国外在商用车电驱核心技术的垄断。这些“硬核创新”,不断刷新“岗位创新”的高度。
管理创效赛道的139项成果,则以“激活团队”为核心,通过搭建技能共享平台、优化创新激励考核等方式,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与职工积极性。一套数据模型助力炼钢厂累计降本5500万元;一套无纸化系统将汽车制造图纸发放周期从2天缩短至30分钟;一套零缺陷管理方法使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合格率从85%提升至100%。这些充分彰显了“以管理破局、以创新提效”的实战价值。
总决赛结束后,所有获奖成果将纳入全国职工创新资源库,通过各级工会阵地和企业园区进行推广应用。大赛组委会还将组织“创新经验巡讲”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全国劳模与获奖职工深入企业,分享创新思路与实践方法,带动更多职工投身创新实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