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防灾减灾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向智力化应用推进
51网讯(记者 骆寓言)15日,来自省減灾委、西华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川大学灾后重建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研究院的11位省内外专家,与全省21个市(州)减灾委办公室负责人、成都市23个区(县)应急部门负责人展开对话交流,分享青岛市城市安全风险监测成功案例。
专家学者从城市用电安全监测、自然灾害动态风险预警、城市综合安全治理、卫星通讯技术运用等层面发表真知灼见,在城市安全监管地方责任、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山洪地灾临灾预警叫应和紧急避险转移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研讨,为四川省防灾减灾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积累了上海、南京、深圳、成都、青岛等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实践的成果经验。四川省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着眼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原则,特举办本次“第三届防灾减灾专家圆桌会”,专题研讨我省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工作。
四川省减灾中心主任鲜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好城市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工作,是立足四川省情实际,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具体行动。鲜圣坦言,目前基层在自然灾害防范应对等工作环节还比较薄弱,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还相对滞后,自然灾害安全风险预警监测能力亟待增强,预警信息获取和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还没完全解决。为此,要正视当前的问题和差距,尤其是要把城市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放到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为此,研讨会就强化成果运用,推动城市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预警能力建设作了进一步探索。据了解,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023年在总结前期18个试点城市(区)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近年来一些城市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灾难暴露出的新业态新风险,对《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作了修订,进一步聚焦城市安全重大风险,明晰综合平台和各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定位,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统分结合、协调联动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切实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下一步,四川省将聚焦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等领域,立足城市安全重大风险,充分利用“人防+技防+群防”手段,全域覆盖、高效精准、实战实用,提升监测预警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