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煤六建“智改数转”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硬实力
51网讯(胡捷 记者 王旭)4月12日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川煤六建鼎能·国宾天韵项目建筑工地上。技术员王靖穿梭于塔吊和脚手架间,他手中的平板电脑和智能安全帽上的二维码成了工作的新标配。
依靠平板电脑中的智慧工地BIM建模功能,王靖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模拟出施工完成后的场景,并进行漫游,还能够看到安装管道和主体结构是否有碰撞,再根据视图来优化现场走向。“BIM技术的应用让施工管理变得直观而高效。通过BIM模型,轻松优化了施工方案,减少了材料浪费。”王靖表示。
对王靖的同事——现场安全管理员黄坤而言,平板电脑中的智能监控系统就像给工地装上了“千里眼”,实时监控每一个角落,确保施工安全。
凭借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算法,川煤六建鼎能·国宾天韵项目实现了工地的周界监控、入侵检测和人员识别信息化,还可以对现场隐患和违章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同时,通过人员管理系统能够对工地人员出勤、安全培训进行有效管理。只需识别智能安全帽上的二维码,便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其出勤和安全培训等信息。
近年来,川煤六建在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过程中,结合项目地方特点和实际,推动“科技兴安”,闯出一条新路子。2023年,川煤六建加大科技投入,开展了《基于BIM技术架构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综合管理的应用研究》《鼎能·国宾天韵项目智慧工地建设》等5项科技项目立项工作,打造可借鉴可复制的智慧化施工项目。
公司承建的成都鼎能·国宾天韵项目作为智慧化工地建设的试点项目,将BIM、物联网、大数据、物资信息化管理等运用到设计、施工等建造全过程,实现智能建造“多快好省”目标,取得了良好成效,被成都市授予“绿色标杆”工地。
“我们这个项目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金周路金泉街道,总建筑面积为56632平方米,共8栋楼,目前已有5栋楼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项目负责人杨道洪介绍,BIM技术架构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综合管理的应用研究,BIM在构件生产、施工深化设计、施工过程模拟及施工过程中综合管控的实施运用,让该项目比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施工方法可节约总体工程造价约230万元,缩短25%至30%的施工周期,降低约20%的施工能耗,减少70%以上的建筑垃圾,显著降低了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项目原计划2025年4月全部竣工,我们力争提前到春节竣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