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四川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分量足质量好活力强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4-04-19 16:13:20 【字体:

GDP14142.6亿元 同比增长6.1%

四川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分量足质量好活力强


51网讯(记者 王旭)GDP增速高于上年,高于全国,高于目标……4月18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十分亮眼: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一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1414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57.0亿元、4766.3亿元、8519.3亿元,增长2.7%、6.4%、6.4%,实现良好开局。

“四川在龙年春天交出了一份有分量、有质量、有活力的经济成绩单!”在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曾俊林看来,一季度全省经济呈现出“稳、进、好”的喜人态势。

看分量:开局良好 经济稳定向好底气足

起步平稳,是四川一季度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

全省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工业经济稳步向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41个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

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马车”蹄疾步稳。内需潜力加快释放,外需逐步恢复。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50.7亿元,增长6.1%;投资稳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2%;外贸持续恢复,进出口总额增长7.8%。

经济运行环境稳定向好,财政金融支撑有力。财政收入增长平稳,增长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物流循环畅通,交通运输总周转量增速稳步提升。能源供需平稳,天然气产量、原油加工量均增长8.1%,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9%。

总而言之,去年下半年以来,四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的波动减小,经济稳定性不断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形成。传统产业加速“蝶变”,新兴产业持续向好,未来产业不断落子,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看质量:“绿色”鲜明 新质生产力加快起势

紧扣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四川新质生产力正加快起势。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好。工业领域六大优势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9.6%。新能源汽车产业被我省列为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的重点领域,一季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32.8%。

绿色低碳产品、智能化产品增长迅猛。全省单晶硅、多晶硅产量分别增长126.8%、59.6%,锂电子电池产量增长174%。

新能源、清洁能源生产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增长快速,同比分别增长38.3%、94.3%;天然气产量持续全国第一;电气清洁能源消费增速大幅高于煤炭,以较低的能源消费量支撑了经济较快增长。

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7%,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2.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成为投资热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篇大文章”,曾俊林表示,省统计局已组建工作专班,着手探索构建系统科学的监测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看活力:生机蓬勃 小微和新建企业贡献突出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优势产业引领增长,小微企业生产明显好转,让四川经济活力迸发。

前十大行业有8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建材、化工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均增长16.9%,电气机械、油气开采行业快速增长,合计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0、0.9个百分点。

小微和新建企业贡献突出。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地见效,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由上年全年下降转为增长。今年前2月,全省规模以上小型、微型服务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期末用工人数均比高于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

一季度新建工业企业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44.1%,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8个百分点。

曾俊林建议,下一步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编辑:thj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