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公安三点发力 赋能“一窗通办”成效显著
51网讯(王敏 记者 吴健)近年来,盐亭县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省厅关于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部署要求,立足盐亭工作实际,推行“前台综合受理、中台业务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打造办理治安、户政、出入境、交警、禁毒等5大类共41项业务的“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构建盐亭政务服务“一窗办、全域通、不跑腿”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获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和群众好评。
依托高点,牵引谋划推动。一是高位统筹部署。市局行政审批办多次赴盐开展调研指导,为推动改革工作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县局党委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推动,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以企业群众办事真正方便为出发点,科学统筹、靶向发力,稳妥扎实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二是组建工作专班。成立由副局长曹剑任组长,出入境牵头治安、交警、禁毒、网安各大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一窗通办”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助推改革工作落地。县局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实地调研,3次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强化协调推进。县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主动对接县政务中心,为保障综合窗口规范设置及整合警种资源、配备设施设备、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设立专项经费,全力保障改革项目按期推进,高质高效落实改革工作。
突出要点,推动项目落实。一是推进“一站办理”。实行“受理—出件”一站式办理模式,设置“1个受理窗口”,将涉及各警种5大类共41项高频事项纳入通办事项,明确通办流程,细化办事指引,有效解决办事标准不统一、办事流程不一致、所需材料不一致等各类问题,确保企业群众“一件事一次办”,同时,设置“办不成事”反应窗口,推行“接诉即办”服务机制,由出入境大队长亲自负责接件督办,及时准确高效解答和处置企业群众诉求。有效杜绝企业群众白跑路、办事难等问题。二是培育“专职人员”。从全局精挑细选业务能力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民辅警各1名组成“一窗通办”工作队伍,运行窗口AB岗服务工作制度,全力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能够持续顺利开展,有效避免企业群众“白跑”“扑空”。紧扣“一岗多能”目标,组织开展“补短板、强弱项、提技能”跨警种业务培训3次,激活窗口民辅警跨警种综合业务技能,进一步提升“通办”“快办”窗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三是拓展“服务效能”。制作集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办结时间为一体的“一窗通办”服务办事指南,并印发指引单120余份,增设综合服务咨询处1个,配备引导员1名,为企业群众提供详细指导服务。创新单项业务“分解办”,多项业务“并行办”的模式,通过优化办理要素和业务流程,整合办理事项,实行“一次提交材料、一次集成办结”。办证时间压缩率达50%,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
找准支点,拓宽改革思路。一是优化审批流程。聚焦“便民利企、因地制宜、集约高效、安全合规”要求,依托“一窗通办”运行机制,加强警种之间协作配合,通过数据共享、资源整合,打通行政审批流转“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二是强化科技赋能。配备安装“一窗通办”专用设备1台,实现“一套设备、一次采集、一起共享”;针对车驾管、出入境、户籍办理等高频事项,主动对接县政务服务中心,在政务中心综合大厅24小时自助办理区域投放自助体检设备1台,同时在人流量多的中央天街警务室投放公安自助“一体机”设备1台,助力企业群众“自助办、网上办、就近办”,提升其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延伸改革触角。以政务中心综合窗口试点为支撑,利用公安派出所点多面广的优势,自2023年以来,在盐亭富驿、玉龙、高渠派出所建立覆盖3个乡镇55个村(社)中心场镇“一窗通办”窗口,同步下放简易高频业务,针对偏远乡镇进一步完善“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工作机制,同时组织开展集中培训2次,提升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公安政务服务效能。截至目前,三个中心场镇共办理业务9000余笔,其中户政业务8920余件,交管业务80余件,出入境(咨询)400余人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