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全省县域经济“半年报”出炉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4-08-28 17:14:34 【字体:

规模结构更趋优化 底部支撑更加坚实

全省县域经济“半年报”出炉

51网讯(记者 王旭)规模结构更趋优化,底部支撑更加坚实,成为今年上半年我省县域经济的突出亮点。8月27日,省统计局公布四川县域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全省县域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呈现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良好态势。

质效齐升 结构从“金字塔型”转向“橄榄型”

今年以来,四川先后印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等重要文件,鲜明提出“抓强、壮干、提弱”工作思路,强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结构来看,全省县域经济结构正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加快演进。上半年,183个县(市、区)中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的有91个,占全省区县半壁江山;超过200亿元的有49个;超过500亿元达到11个。

协同发展成效明显。上半年,纳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的146个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50.2亿元,增长6.3%、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其中有94个县增速超过全省。分产业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增加值1745.3亿元、5506亿元、7098.9亿元,增长2.9%、6.4%、7.2%;分类别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县域GDP分别为8492.2亿元、4528.4亿元、1329.6亿元,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强区强县稳中有进,市辖区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在2024年赛迪中国百强区、百强县排行榜中,四川百强区入围13个,并列全国第3、西部第1;百强县入围7个,居全国第5、西部第1,7个县全部实现位次进位。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行榜中,四川有13个县入围,数量居全国第2;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排行榜中,四川入围15个、居全国第1。

规模壮大 37个市辖区GDP在全省占比过半

从各类县域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总量规模持续壮大。上半年37个市辖区GDP达15113.1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51.3%,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

县域经济“头部力量”不断增强。上半年全省GDP超500亿元的县(市、区)共11个,全部分布在市辖区,37个市辖区平均经济规模408.5亿元,较上年增加18.2亿元。

服务业主导优势明显。37个市辖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6%,其中有29个市辖区服务业增加值过百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显著。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37个市辖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全部高于城镇居民,其中15个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低于2。

第一类县域工业发展动能足。上半年,41个第一类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763.9亿元,同比增长5.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21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化率32.5%,工业化率居全省各类县域之首。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41个第一类县域民营经济增加值5005.9亿元,占GDP比重58.9%,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38个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超50%。

第二类县域协调发展增势强。上半年,66个第二类县域GDP同比增长6.7%,增速居全省各类县域之首,其中48个县GDP增速高于全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其中一产、二产增加值增速居全省各类县域之首。

消费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19.5亿元,增长6.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有58个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

奋起直追 欠发达县域经济同比增长5.9%

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起势好。上半年,39个欠发达县域GDP达1329.6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在各方力量精准帮扶和“两新”政策双重推动下,39个欠发达县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2亿元,增长7.5%,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9%,其中24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省,18个县(市)实现两位数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39个欠发达县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1元,增长6%、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编辑:CQT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