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竹:运行电网的安全守护人
51网讯 “一个人,用最好的年华干同一件事,并且乐此不疲。”这句话用在冯秀竹的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她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宜宾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继电保护专责,从事继电保护专业工作21年,在故障就近就地快速切除、防止全站失电、快速自动恢复供电等方面解决了电网很多实际问题,精心守护着运行电网的安全。
工作中的冯秀竹(右一)
冯秀竹先后获得过许多荣誉:2017年获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川电工匠;2018年获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专业专注人物奖;2018年获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巾帼建功标兵;2021年获得第三届四川工匠;2021年获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2022年获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高级专家;2022年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动模范。
检修一线的女新兵
冯秀竹2002年7月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继电保护专业工作。最初她被分配到宜宾电业局变电二次班,从事了5年的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是个技术密集型专业。长期以来,男性在这个专业优势明显,女性要想出类拔萃很难。因为检修需要长期到变电站出差,一般会照顾女性在办公室整理图纸资料、编写试验报告。冯秀竹刚开始也是在办公室整理资料,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希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于是在同事异样的眼光中,她主动申请到变电站去从事比较艰苦的现场检修,并且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女同志而少干事情,钻电缆沟、放电缆、接线、调试保护装置,样样事她都做。
冯秀竹在变电二次班的5年,几乎跑遍了宜宾市大大小小的地方。2005年,她负责10千伏叙府开闭所新安装工作,施工条件特别不好,开闭所在地下室,电缆沟道非常狭窄,沟道以上只有一盏昏黄的白炽灯,沟道里什么都看不见,全靠手摸。放电缆、钻下沟,她试着摸索到一个角度刚好能进入沟道里,稍微一动就卡住了,怎么也出不来。她觉得憋闷,急忙双手撑地使劲扭转,左右感觉才找到一个角度刚好出来。
这样的辛苦在继电保护工作中十分普遍。继电保护专业除了辛苦还很复杂。刚开始她无从下手,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一次出差,都要有所收获,哪怕只是一点点,只是一个代码符号的认识,都满足了。
“运行电网”的安全守护人
5年的继电保护现场检修经历为冯秀竹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07年,她转岗到电力调控中心的继电保护专业后,依然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上班工作多,她就下班挤时间学习;为了能多陪伴女儿,她就把学习时间放在了女儿睡觉以后,甚至是等公交车的间隙她也不放过。在电力调控中心能够收集到第一手电网运行数据,很多书本上的理论,在这里都能够得到验证。冯秀竹如饥似渴地钻研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备自投装置是电网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在变电站设置的重要自动装置,是减少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尽可能减少停电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2017年,宜宾电网10千伏及以上母线实现了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全覆盖,为实现这一目标,冯秀竹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她一直研究备自投装置的应用与改进。在常规备自投的使用上,巧妙采用了闭锁回路避免自投于故障设备;并对220千伏网架中存在单线单变、单线双变、双线单变的薄弱电网区域,采用常规备自投通过回路改造实现了110千伏线路为220千伏主变中压侧总路开关作备用的技术方案;对具备两个以上进线电源的变电站,研究实现了多电源自适应备自投的技术方案。这些创新性的技术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备自投在电网中的作用,除单电源供电的方式外,宜宾电网全面实现了不需要人工干预、单一故障发生后快速自动恢复供电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性。
冯秀竹积极开拓继电保护专业新局面。她和团队一起,从某33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母线失压事件中暴露的问题出发,研究出《双回线环形运行快速解环方法》,获发明专利。该方法获得中电联2022年度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针对配网故障停电范围大的现状,她反复研究、论证,2014年制定了《10kV电网故障切除设备配置原则》,经过9年多的不断应用,宜宾配网实现了故障就近、就地切除,大大缩小了故障失电范围。她坚持提升宜宾电网故障切除的快速性,经过10年的治理完善,采取调整继电保护方案,改造继电保护装置等措施,将宜宾电网10千伏及以上设备故障切除时间全面控制在0.6秒以内,大大提升了用电稳定性。
21年的时间,冯秀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继电保护专业工作中,被同事亲切誉为“老黄牛”。从理论到实践,她孜孜不倦地专研技术,从细节做起,对工作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和细致严谨的态度。她制定的继电保护方案与运行电网默契配合,坚守了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守护了运行电网的安全。(陈刚 赵海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