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华:为家电健康“把脉”的专家
为家电健康“把脉”的专家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快益点电器服务连锁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何金华
51网讯(记者 吴健)9月2日,何金华带领两名团队成员在家电健康治理应用研究中心,对旧空调机产生的噪音、电路故障展开巡诊,寻求问题解决方向和途径。这是何金华解决家电疑难杂症、提升员工技能的缩影。从一名装调人员到维修工人再到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在普通岗位谱写非凡业绩,家电技术专家何金华的成长轨迹极具代表性。
在装配实习生、维修工人、培训讲师、技术专家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牵头编写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共计10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累计培训一线技术工人12000余人次,带领团队年均创经济效益上千万元……这是46岁的何金华交出的“高分答卷”。
1997年8月,从小就酷爱“解剖”和研究电子产品的何金华高中毕业后应招加入四川长虹集团,开启了工作之旅。插线、装配、焊接、调试……工作的琐碎磨得他没了脾气,迷茫、失望、有劲使不出写在脸上。不过,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有一些电子技术基础的他毛遂自荐,被调入到机芯维修岗位,这让他重新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为了学习家电维修技术,他自费购买笔记本电脑、工具图书;为熟悉产品零部件名称,他利用中晚休时间查阅资料、熟悉单词,前后翻烂了四本英汉词典,将芯片架构和外围电路牢记于心;为掌握产品性能和电器维护维修技术,他不厌其烦地分析、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和总结、积累维修经验,直到夜深人静时还在生产现场核对参数,力争做到解决家电故障问题时得心应手。
一直以来,何金华从事电子电器维修服务工作,从普工干到技术专家,与他一生勤学肯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他牵头研发的“智能诊断技术”已应用于长虹高端电器产品,提升了产品体验感和用户满意度;建设的家电智能服务云平台被授予国家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联合科研院所开展家电健康与疾病预防研究,产出研究成果10余项,其中“家电有害微生物治理及产业化”项目入选科技城人才计划“卓越计划”项目,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每件简单、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不平凡,尤其在国家与行业标准建设上,何金华的脚步始终未停歇。
2012年,公司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家电健康治理应用研究中心),何金华为领办人,成员10人(高级技师6人、技师4人)。工作室主要承担电子(电器)产品的健康养护产品开发、维修技能实验、各类工装开发、疑难技术问题攻关、技术教程编撰、技能培训与传承等任务。工作室起草编写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2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平板电视组件名词术语规范》《显示屏维修质量管理规范》《中央空调清洗消毒及运维服务规范》《智能网络电视售后服务规范》等8个家电行业技术标准;同时,编写技能图书13册、内部期刊219期、培训教材152本,发表技术论文127篇。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国防邮电产业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殊荣。
此外,何金华还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和技能攻关10余项,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他主导开发电源维修测试工装、台湾MTK/MSTAR/华为HiSi SOC芯片升级工装、LED背光测试工装、家电深度清洗养护设备等,获得4项国家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降低服务成本投入超过800万元;累计研究140余种显示屏代换方案,解决显示屏故障产品3.2万余台,减少企业损失超过1800万元;建成端云一体化家电健康指数检测平台,定制化开发的家电健康指数检测仪已成功投放市场,涉及相关技能技术2项发明专利已通过初审,该技术应用填补了家电污染检测行业的空白。
传承是永恒的追求,韧劲是成功的基石。在注重知识积累的前提下,何金华把重心放到技能人才成长、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上。
作为高级技师的何金华,受邀到军队作电子技术技能培训,部队官兵149人受益;每年培训一线技术工人超过3000人次;实施高技能人才专题培训,现已培养75名技师、高级技师以及高技能人才。同时,参与培训高职院校教师1546名,工作室部分成员被聘为四川高职院校“指导专家”“兼职教师”等;受邀参加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进校园主题宣讲4次,指导高职院校专业建设4次,专业授课13人/次,助推了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从最初爱好到一生坚守,何金华带领团队一路走一路学,努力推动家电服务行业技术技能不断进步,为家电产品健康养护保驾护航。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