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职工>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高铁上的桥隧安防卫士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5-05-06 11:56:42 【字体:

51网讯 (记者 雷琰)当高铁列车从山城的浓雾开到蜀道的晨曦时,在成渝高速的桥梁的箱梁内,黄国富正在带领着工友躬身检查着。

1997年7月出生的黄国富,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铁工务段内江北桥路车间代理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先后荣获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黄国富指导学员用望远镜目视检查安防设施

    2018年7月,党员黄国富满怀憧憬加入成都高铁工务段“大家庭”。不到七年,从当初的桥隧工到工班长,再到现在的成都局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动脉的守护者,扎根在成渝高速铁路,用自己手中的检查锤敲击检查着每一座桥隧,守护着西南铁路大动脉的安全。

褪色工装见证成长路

 2018年初夏,蝉鸣初起,刚入路的黄国富在进行首次对线路防护栅栏下坎封闭抹面作业时,将按标准配比搅拌的水泥砂浆结结实实拍上防护栅栏下坎缝隙上。这位刚从学校毕业的小伙子看着自己的“作品”,嘴角不禁露出得意的微笑。然而下一秒,他却眼睁睁看着刚抹上的灰浆开始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仿佛迎面浇来一盆冷水。

这让黄国富很快认识到,桥隧养护工作看上去是粗活儿,实际上内藏玄机,怎么通过敲击声精准研判隧道病害,危石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包括抹面勾缝、除锈油漆等处处皆学问。同时也激起了他内心深处不服输的劲头。

黄国富敲击检查箱梁        春去秋来,几乎每一天的作业,都能看见他穿梭在桥梁隧道间,拿着积尘记录本上记录着各种数据、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技术标准。为摸透桥隧养护门道,他已经写下了30余本“双色工作笔记”。

 为了能够尽快上手,弯道超车,什么活他都抢着干。不管是桥梁隧道检查,还是钢筋绑扎、钢筋下料和砂浆抹面这些粗活脏活,他总是冲锋在前,身上洗褪色的工装也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渗出一层层汗碱。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积累自身经验,碰到疑难问题他总是穷源竟委,积极询问身边老职工,非追溯至清楚原理不罢休。

会打“组合拳”的“敲击诊断专家”

黄国富在25岁的时候接过了保障成渝高速线55.29km桥路设备、11个隧道安全的“接力棒”,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工长。彼时,防洪隐患排查进度滞后,声屏障单元板更换任务堆积如山。有老职工私下嘀咕:“年轻人当工长,怕是镇不住场子。”

黄国富未作辩解,而是将工区职工的特长逐一梳理:老谢熟悉管内设备,小杨擅长数据分析……逐步开始推行“打组合拳”的任务分配法。靠着这种方法,他成功率领班组成员在防洪季到来之前,清理了55454平方米的植被,疏通了9202米的排水沟,处理了20余处防洪隐患,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黄国富正在目视检查箱梁进人孔

作为现场监管负责人,黄国富总是比工友提前两小时为施工做准备。相比于工友们面对寒风时抱怨,他只是默默地走在最前面,不曾有片刻停歇。进入隧道开始施工后,粉尘混着混凝土味呛得人睁不开眼,他只是自顾自地攀上脚手架,检测锤精准叩击着刚处理完毕的衬砌表面。

经过这年复一年精准敲击、日复一日的细心检查,他总结出每一种敲击声都代表着设备不同的状态。当检测锤与结构密实的衬砌相触时,会发出清亮的金属颤音;若是遇上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区域,回响则会变得沉闷模糊。更值得警惕的是两种特征音效——“嘭梆”的闷响往往预示着衬砌内部存在材料分层,而浑厚的“咚咚”声则昭示着背后可能隐藏空响。正是他不怕吃苦、刻苦钻研的踏实精神,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锤音诊断法”,也慢慢成为了广受大家认可的“敲击诊断专家”。

青年党员的责任担当

黄国富在工区承担着“大家长”职位,他把工友的冷暖扛在肩上,将技术的火种播撒心间。那些细碎的生活琐事,在他眼中都是守护成高工人精神家园的“关键锚栓”。

2023年11月,工区职工刚搬到了荣昌北车站新宿舍,黄国富便蹲在饮水机旁调试管线,从反馈用水难题到协调安装净水设备,从定制防蚊纱窗到优化食堂动线,对待工区兄弟的事情,他总是格外的上心。“兄弟们在隧道里吃灰,下了班就该有个舒服的地方休息。”这份细腻,使他悄然拧紧了职工心里归属感的螺栓,这份“家园文化”的构建,让平均年龄28岁的班组凝聚力如同钢筋混凝土般坚实。

黄国富开会时的照片

作为工长他牵挂着整个工区,作为党员他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个在19岁便戴上党徽的青年,始终以锚栓深扎岩层自喻党员责任。

2024年4月的一个晚上,黄国富带着陈浩宇、张坤两个小伙子去防洪点巡查。雨点子砸得车顶砰砰响,车灯照出去白茫茫一片,路过一个积水坑时,他突然喊停车,原来是他发现路边歪着辆三轮车,车轮朝天打转,车斗里隐约有动静。三人冲进雨里,水都没到小腿肚了。凑近一看,七十多岁的老汉在车里。“大爷别慌,我们是铁路上的!”黄国富使劲拽开车门,三个人连扶带抱把人弄出来。他摸出手机:“您儿子电话多少?我让他来接您。”

等老人儿子赶来时,黄国富正蹲在路边拧三轮车把上的螺丝。“真不知道咋谢您......”对方握着他的手直晃。黄国富摆摆手:“赶巧碰上了,换谁都得帮一把。”转头又对同行的同事说道:“防洪点还没检查完,我们赶紧的!”

“锚栓要深扎岩层才能承重,党员得扎根群众才有力量。”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他带头冲锋、昼夜鏖战,镌刻党员担当,暴雨中扶起的不只是三轮车,更是群众对党员的信任;隧道里敲击的不只是混凝土,更是中国高铁人对安全的承诺。他正在成渝高速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生动诠释着新时代铁路人,敢闯敢拼、善作善成的攻坚精神。

编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