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职工>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平凡岗位也能出彩,普通员工也能成才”——记2025年四川省“最美职工”马永强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5-07-23 16:31:02 浏览次数: 【字体:

7月,当清晨的阳光洒满了大地,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市分公司的马永强已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从1998年进入邮政系统成为一名普通投递员,到如今的全国技术能手、四川工匠、四川省最美职工......马永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平凡岗位也能出彩,普通员工也能成才”。

工作中的马永强(受访者供图) 工作中的马永强(受访者供图)

1998年夏天,28岁的马永强怀着对邮政事业的憧憬走上了投递员岗位。当时他写了一篇文章《如何成为一名绿衣天使》,满腔热情地迎接新工作,然而现实比想象更加严峻。“那时的投递工作全靠人力,我的自行车前框塞满了信件,货架上还有邮包,总重量超过100斤。”回忆起初入职场的日子,马永强记忆犹新。

繁重的工作没有击垮马永强,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当年,马永强收到了多个单位的表扬信,第二年更是被评为“优秀青年”。“我负责70多个单位的投递任务,当时通讯不发达,我就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桥梁,每一份邮件都承载着人们的期待。”马永强说,客户的认可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工作26年来,我查找疑难邮件数千件,投递准确率和用户满意率都达到100%,这些就是最好的见证。”在马永强的办公室里,珍藏着十几面锦旗和数不清的感谢信,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2000年12月,马永强收到两封台湾信件,收信地址均为宜宾市洋街32号,但城区内并没有洋街这个地址导致无法投递。“我投递过那么多信件,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两封寻亲信。”马永强说,想到台湾同胞寻亲的迫切心情,他决定开始“大海捞针”的寻找收件人。上派出所、询问亲朋好友、请教退休同事,马永强费劲周折,最后选择在《宜宾日报》上刊登启事。“这一趟趟下来,我终于在李庄洋街找到了两位80多岁的老人,失散几十年的两岸亲人得以团聚。”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来自安徽长丰县退伍老战士卢学珠的来信,希望找寻40多年前在云南当兵时的战友黄子俊。”面对跨省难题,马永强并未知难而退,在经过多方打听后,最后通过黄子俊的儿子黄昆找到老人,使两位老人重新取得了联系。

对于马永强来说,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哈尔滨老人想找宜宾的集邮朋友,马永强通过烹饪协会帮他们牵线搭桥;录取通知书地址不清,马永强联系省招办获取准确信息……在经历一系列疑难邮件后,马永强总结出了“疑难邮件七步查询投递法”,通过登报查询法、电话查询法、翻查寄件人法等多种方式,让每一封邮件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我不能只让自己一个人进步,我要带领团队一起努力进步。”如今,马永强在单位组建了创新工作室,从个人优秀走向带领团队优秀,作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发挥技能教练和企业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培训3000多人次,培养出多名技术能手、宜宾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看到年轻人成长起来,我比自己获奖还高兴。”马永强说道。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马永强在创新路上硕果累累,他先后获得先进工作法、小技改小发明、优秀创意、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30多项创新成果奖励,节创经济效益累计500余万元。

技术创新方面,马永强的“短平快飘移盖戳法”在全省推广应用;方法创新上,“疑难邮件七步查询投递法”大大提高了投递成功率;服务创新中,马永强打造的为民服务优秀团队成为行业标杆......在不断精进的道路上,马永强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感动中国邮政十大人物、四川工匠、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学雷锋标兵等70多项荣誉称号,如今获得2025年四川省“最美职工”称号,让他的荣誉簿更添光彩。

如今,年过五旬的马永强依然对工作充满激情,继续在邮政事业中发光发热。“我用26年证明了一个道理:平凡岗位也能出彩,普通员工也能成才。”马永强说,“只要你履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秉承‘做一流员工,练一流技术,创一流效率,干一流业绩’的信念,就一定能在平凡中成就精彩人生。”

在马永强看来,“最美职工”中的“最美”美在坚守、美在奉献、美在从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人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乐于进取的劳动精神和敬业奉献的劳模精神,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实习记者张海峰)

编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