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职工>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从“创新先锋”到“钢轨匠人”的奋力奔跑——记鞍钢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黄继平

来源:51网 发布时间:2025-09-23 09:32:01 浏览次数: 【字体:

在中国钢铁工业的版图上,攀钢的钢轨如同一条条钢铁巨龙,托举起中国经济的“钢铁脊梁”。而在这条钢轨生产线上,有一位默默耕耘的“创新先锋”——攀钢钒轨梁厂生技室轧钢生产单元准备班班长、共产党员黄继平。他以匠心铸就品质,以创新驱动效能,用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与突破,书写了一段从“技术小白”到“钢轨匠人”的奋斗史。

技精于勤成于思。2015年3月,轨梁厂万能一线建成投产,面对全新的生产线,已为班长的黄继平心里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万能一线身兼重轨和方型钢轧制,采用万能轧机轧制方型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要将一地零碎的导卫、卫板等备件妥妥安放在轧机上,为高精度轧制保驾护航难度可见一斑。他白天泡在轧机旁记录数据,晚上翻图纸、查资料,硬是“边学边干”摸索出一套大型工具装配技术,他带领班组将各种形状的“积木疙瘩”经过组合拼装,在轧机“轰隆”声中焕发出强效生命力,为该生产线快速达产达效,创下当年回收投资佳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一个品种的装配渐渐垒起技术高台,每一次的量变都为质的飞跃蓄力。2017年成为黄继平厚积薄发、创新创造势不可挡的重要一年。当时,轨梁厂亟须解决轧件料型不稳定的难题,传统直配工艺已无法满足需求。黄继平带领团队攻关孔型斜配工艺。没有参考资料,他就从轧制力的分布规律入手,反复调整导卫角度;没有成熟方案,他连续数月蹲守在现场,记录上千组数据。最终,他设计的“配套导卫安装技术”一次性试轧成功,彻底替代了直配工艺,为企业节约成本超百万元。此项技术让他捧回了2017年攀钢钒轨梁厂“金芝麻奖”,更让他在创新路上奋力奔跑起来。

岁月不负赶路人,随着攀钢钢轨绕着地球铺到了世界30多个国家,国内“八横八纵”铁路网有来自攀钢约40%的钢轨,全国95%以上的道岔钢轨母材由攀钢生产,攀钢钢轨品牌在国内外钢轨市场“质地有声”,但数字背后的责任与担当也成为黄继平矢志创新的最强动力。为破解导卫与钢轨表面剐蹭、无法正确引导进出钢,导致钢轨下线的事故,黄继平切身感悟到制定合理的导卫安装标准对钢轨表面质量控制的意义重大。他持续测量导卫安装数据、分析表面缺陷产生机理,先后制定出60轨、50轨、吊车轨系列及乙字钢导卫装配验收标准,并坚持每日对上线导卫进行测量检查。这样的“细节控”使在线拉辊调导卫事故率较之前下降90%以上,这样的高精度装配提升轧制产品质量2%以上。

十年来,黄继平主导的创新成果达20余项,累计创效超千万元。他制定的《万能区域导卫安装精细化管控标准》让事故率下降90%;他首创的“滚动卫板技术”填补了技术空白;还破天荒地成为抢占新市场的“急先锋”。2024年厂里接到试轧350乙字钢的紧急任务,多家制造商同台“论剑”,谁先成功谁就能拿下此单合同。留给黄继平团队的准备时间压缩到30天,而整体导卫尚未到货。“等不起!”他带着班组翻出废旧310乙字钢夹板箱和整体导卫,用边角料手工改制。切割、焊接、补强……修改整体导卫体量庞大,他们每天工作16小时,歇人不歇枪,消耗100多瓶乙炔,当最后一组导卫验收合格时,黄继平累得直接瘫坐在轧机旁。次日试轧,第一支轧件因温度过低报废,现场气氛凝固到极点;第二支钢轨终于稳稳冲上冷床!最终,13支试轧坯中有11支达标,攀钢以绝对优势拿下合同。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轧机旁的汗水、数据本上的墨迹和钢轨上那道越来越完美的弧线。因业绩突出,黄继平被评选为攀钢钒轨梁厂第二届“轨梁工匠”,2024年鞍钢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正如他领奖时所说:“咱攀钢人,就得像钢轨一样——托得起重压,耐得住寂寞,永远向前延伸。”在这条没有终点的创新之路上,这名共产党员与攀钢钢轨并肩奋力奔跑。(向军 杨秀媛)

编辑:rmtzxpxj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