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佳琪:点亮川北山乡的“青春引路人”
清晨六点半,川北山间的晨雾还未散尽,旺苍县双河中学的起床铃声已然响起。27岁的特岗教师卢佳琪快步穿过湿润的操场,裙摆不经意沾上了露水——她总要赶在学生醒来之前走进宿舍,看一眼那些孩子是否叠好了被子。
“刚来的时候,也抱怨过山路难走、生活不便。”卢佳琪笑着说,眼角却微微泛红。两年多前,这个城市姑娘第一次踏进大山深处的双河中学,面对孩子们好奇又略带审视的眼神,她意识到,课本上的教育理论与现实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那些她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似乎离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很远。她明白,在这片土地上教书育人,仅凭热情远远不够,更需要的是理解、贴近和扎根。就像田埂边倔强的小草,她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养分和生长方式。
成长,发生在课堂与生活的每一个现场。2023年春天,在一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卢佳琪正与孩子们讨论家乡的变化。一个男生突然举手说:“老师,我们家从以前挖矿到现在种茶,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带动了村里发展。”在另一堂《服务社会》的公开课上,这些乡村孩子也能自信畅谈自己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
卢佳琪忽然明白:每一个灵魂,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芒。而这,就是教育的意义。那份欣喜不仅属于她,更属于课堂上每一个给予她灵感与勇气的孩子。她愈发确信:扎根乡土,同样可以追求卓越;只要用心,生命自有其华彩。
她的角色也逐渐从“管理者”转变为“陪伴者”。初为班主任时,她关注的大多是纪律、卫生和成绩。但很快,那些鲜活的生命个体深深触动了她:有父母外出务工、独自照顾弟妹的“小大人”;有因基础薄弱而总是低着头的自卑孩子;也有精力旺盛、常常闯祸却心地善良的“捣蛋鬼”……她开始明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不是“管束”,而是“看见”与“理解”。她越来越多地走进学生的家庭——哪怕只是通过电话,倾听他们的烦恼与快乐,尝试读懂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一次次“麻烦”中,她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学生间的矛盾、青春期的迷茫、学业的压力,甚至家庭变故……每一次危机,都是深入心灵的契机。她让法治精神中的“公平”与“和解”,在真实生活中落地生根。她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不只存在于教室,更在生活的每一个现场。守护成长,就是守护公平、正义与友善在幼小心灵中悄悄发芽。
夕阳西下,返程途中,卢佳琪对记者说:“刚来时觉得三年特岗期很长,如今却只嫌时间不够用。这些孩子就像山间的野百合,只要给一点阳光雨露,就能灿烂绽放。”
夜幕降临,她的办公室灯还亮着。明天要给初一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她在课件上特意加了一行字:“知识改变命运,品德成就人生——让我们共同书写山那边的精彩故事。”
星光洒满山峦,那盏灯与远村的灯火连成一片,宛如散落夜海的珍珠。而更多像卢佳琪一样的年轻特岗教师,正以青春为火,点亮这些珍珠,让大山里的每一个夜晚,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光明。(康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