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见字如晤·致匠心——我给劳模写封信>展信佳>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职工来信】见字如晤·致匠心——致陈霞老师的一封信

来源:省总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11 12:36:39 浏览次数: 【字体:

见字如晤·致匠心——致陈霞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陈霞老师:

您好!

提笔之际,窗外夏蝉正鸣。我是成都一所高校的一名思政辅导员。虽未曾与您谋面,但您扎根犍为教育沃土三十载的事迹,早已如岷江清流,浸润着我的职业初心。

在“劳模工匠”的星河中,您以三尺讲台为天地,用三寸粉笔写春秋。犹记媒体报道中您改造物理实验课的匠心——当山区学校实验设备匮乏时,您将废旧电器拆解成教具,用铜丝缠绕的简易电路板,让抽象的电磁原理在孩子们掌心亮起科学之光。 我常想,当深夜伏案批改的灯火穿透校舍窗棂时,那不仅是犍为一中的微光,更是整个四川教育界的灯塔。您将“高级教师”的职称化作千万次俯身倾听的姿态,让“省级劳模”的荣誉沉淀为春风化雨的日常——这份对育人初心的坚守,恰是时代呼唤的“匠心”真谛。

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常面对青春迷茫的眼睛。每当引导学生规划人生时,总会想起您“临界生守护计划”中那些温暖细节:为每个学习困难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用红蓝双色笔标注进步曲线,在批注栏写下“你比昨天更接近光”的期许。您用半生证明:真正的教育匠心不在惊天动地,而在年复一年擦亮“教师”二字的本色。如今我带领大学生开展“能源报国”实践,总以您的故事为范本——您让犍为学子懂得知识改变命运,我们便要让青年明白:工匠精神既是地质锤下的毫米勘测,也是人生坐标的毫厘不偏。

纸短情长,唯以心印心。若蒙赐教,盼能聆听:当虚拟课堂冲击传统教育时,您手作的电路板教具是否仍在传递温度?当“内卷”浪潮翻涌,我们该如何像您守护临界生那样,帮青年锚定匠心航标?

此致

教安!

后学:张梦可

2025年7月2日

编辑:rmtzxpxj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