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来信】写给“燃灯校长”张桂梅的一封信
敬爱的张桂梅老师:
展信安!
我是一名普通干部,也是一名曾在乡镇工作十年的基层工作者,更是一位母亲。提笔写下“见字如晤”四字时,眼前浮现的是您贴满膏药的手紧握粉笔的身影,是您深夜巡查教室时坚定的步伐,是您为山区女孩点亮未来的“燃灯”之姿。您的故事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前行路上不灭的灯塔。您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坚守、什么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今天,我想以您的三句话和三个身份为脉络,向您倾诉我的感动与敬意,也向您汇报我的成长与感悟。
您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您是“云岭楷模”,教会我事业的真谛。您曾说“教育脱贫是最彻底的脱贫”,这句话让我想起您在入党申请书中“以党的优秀干部焦裕禄同志为楷模,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誓言。您不仅说到,写到,更用40多年的坚守做到了。从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到每周带领学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您用行动证明,事业的真谛,是把党和人民的托付刻进骨血里。您的追求让我想起自己在恩阳区玉山镇担任脱贫办主任的日子。2017年冬天,为动员全镇最后3户村民易地搬迁,我与同事踏着结冰的山路往返11次,当老人住进通水电的新房,那句“共产党的干部没骗人”发自肺腑的感慨,让我彻夜难眠。这与您把5000元劳模奖金全数交作党费的赤诚何其相似!您用“云岭楷模”的丰碑告诉我,真正的追求,是高位求进、争创一流,是把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如今,我成为一名组工干部,整理过脱贫攻坚殉职党员的档案,也见证过老支书在洪水中用门板转移群众的壮举。而您带着6名党员教师在党旗下宣誓“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画面,更让我懂得组织工作的匠心,是严谨、是扎实,是把忠诚融入每一次调研、每一份文件。
您说“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您是“校长妈妈”,唤醒我母亲的责任。您化身为2000多个女孩的“张妈妈”,在柴火灶旁为贫血学生煮鸡蛋的身影,总让我潸然泪下。您说“女孩有文化能改变三代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力量,也让我想起六年前走访玉山中学贫困学生彭佳慧的情景,那个攥着录取通知书却因学费哭泣的女孩,让我看到华坪女高教室里“苦孩子”的影子。我和镇挂联领导赓即联系区妇联启动助学通道、对接区总工会申请助学金。这微不足道的努力,正是受您“以命托举”精神的感召。同为母亲,我深知您的不易。您挨家挨户走访1400多户,行程11万公里,只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您连续15次为学生送考,硬抗病魔与她们共同面对挑战。您用行动诠释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如今,我也努力像您一样,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说接地气的真心话,访第一线的真民情,干惠民生的真实事。
您说“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您是“燃灯校长”,铸就我信仰的根基。您说“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这句话让我明白,动力源于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您风雨无阻,40多年坚守在云南偏僻山区,像一支蜡烛,耗尽自己,照亮别人;您创办的华坪女高,改变了无数农村家庭的命运,也让我看到信仰的力量。从基层组织委员到市组工干部,我始终记得您“共产党员要冲在最前线”的誓言。在脱贫攻坚时期,我尽心为全镇1959户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在乡村振兴中,我倾囊“授人以渔”。您用11万公里的家访路告诉我,真正的动力,是把“小我”融入“大我”,把服务人民想在前,把个人得失放在后。
敬爱的张老师,您用生命诠释的三句话,照亮了我的“三张名片”。脱贫攻坚的“战斗员”,用脚步丈量民情;基层组织的“螺丝钉”,绝不让工作“过得去”;新时代的“赶考人”,以匠心让惠民之举落地生根。您让我懂得,真正的匠心从不需要书信的格式来装裱,它生长在每一次与命运的角力中,迸发于将“小我”熔铸进时代的瞬间。
此刻,窗外星河璀璨。您用病躯为华坪女高点燃的灯火,正化作千万基层干部手中的星光,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防汛抗旱的一线中,在每一个需要共产党员挺身而出的地方。请相信,我们会像您一样,做暗夜里的执灯人,以萤火之光汇成星河,直到东方既白,直到山河锦绣!
此致
最崇高的敬意!
一名以您为榜样的组工新人
2025年7月1日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